第A02版:要闻

我市发布《实施意见》——

“全链条”发力节粮减损

  本报讯 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确保产能,还要时刻不忘“节粮”“减损”,加快推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全链条协同发力。21日,我市发布《关于落实粮食节约减损的实施意见》,发出上述号召。市农业农村、粮食和物资储备等10余个部门各有任务,节粮减损无锡路径由此敲定。

  “节粮减损”是系统工程。“尽管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和粮食仓储整体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但‘节’‘减’仍有空间。”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如水稻机插秧,农机和农业技术结合得好的话,一亩只需稻种6至7斤育成的苗,而粗放方式下一亩需10斤左右稻种育成的苗。小麦采用半精量播种方式,一亩只需麦种15斤,而图省力随意播种的农户,一亩麦种用量增至1倍左右。稻麦收割如时间过早或过晚,或农机过老或未及时调整,也会导致机收损失率过高。《意见》明确了应对举措:要推广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宜机种植稻麦品种,加强推广应用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强化农机、技术、品种集成配套,着力提升粮食精细化种植、收获水平;要加快推进粮食和物资仓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设施设备能级,全面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应用,通过新仓型、新材料、新工艺等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储藏水平,节粮减损。

  优化运输、加工方式,以让更多粮食进入市场和储备库,发挥稳定市场效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人士说,粮食运输损耗客观存在,但有改进空间。如运粮车不是集装厢车,运输过程中粮食易遭雨水浸渗而霉变;铁路、港口和粮仓之间的散粮中转设施设备跟不上趟,粮食易因运输时间拉长而散落损耗。《意见》明确,要加强散粮接发设施等物流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运用,推动物流企业智能化升级,在粮食物流通道、枢纽等开展多式联运高效物流衔接技术示范。针对当前粮食加工过度追求“白米精面”,相当于部分粮食被损耗的状况,《意见》倡导企业适度加工,并加强加工设备智能化改造,将米糖、麸皮等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饲料等产品,减损的同时提高企业运行效能。

  作为节粮减损主阵地的消费端,我市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引导。《意见》明确,鼓励消费者“光盘”、提供“公勺公筷”,鼓励打包等绿色用餐方式;严格公务活动用餐审批制度,原则上实行自助餐,不具备条件的推行简餐、“小分菜”;进一步开展制止学校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推进节粮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全市还将加强反对浪费监测评估,健全粮食、食品浪费行为投诉举报、调查处置等制度,使更多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确立“节粮减损相当于建‘无形粮田’”意识,营造浓厚的爱粮节粮氛围。 (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