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无锡高新区

守望相助,同心战“疫”待春来

  江溪街道卫星社区网格员为独居老人送上“爱心防疫包”。

  鸿山街道鸿泰苑第一社区居民楼中的“共享药箱”见证了浓浓邻里情。

  旺庄街道居民在发热诊疗小屋问诊拿药。

  □本报记者 刘丹

  凛冬已至,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为了让群众尽快走出病毒的阴霾,新吴区各部门、街道、社区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尽力保障群众的就医需求与身体健康,新吴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上演了一幕幕感动瞬间。

  雪中送炭,“爱心防疫包”送到重点人群家中

  12月21日,居住在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第二社区的周师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爱心防疫包”,里面有他当下最需要的抗原试剂、免洗洗手液、口罩、毛巾、牙膏等防疫用品和生活用品。

  连日来,新吴区各街道、社区迅速行动,为辖区低保户、空巢独居老人、失独家庭、生活困难残疾人等家庭送去“爱心防疫包”,在特殊时期为他们送上一份及时的关心。“谢谢你们,我们子女在外地工作,不在身边,政府却惦记着我们这些老年人。”家住梅村街道的蔡阿姨收到社区送来的“爱心防疫包”,只见里面装有抗原试剂、复方鱼腥草合剂、口罩、居家治疗指南等物资,她高兴地表示:“内心感到很温暖、很开心”。家住旺庄街道的费老伯收到街道送上门的“爱心防疫包”后激动地说:“这份爱心来得太及时了。”家住江溪街道卫星社区的独居老人吕老伯也收到了“爱心防疫包”,他感慨道:“实在是太感谢工作人员了,疫情期间给我送了好几次保障物资。”

  此外,为了更好地守护群众,鸿山街道鸿山社区还成立了在线小分队,时刻守候特殊人群,筑起一道暖心防线;江溪街道迅速成立居家隔离专班,定人定岗定责开展实体化运作,为辖区内的特殊人群提供有力的依靠。

  守望相助,急需药在楼道中传递爱心

  12月20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布《“邻里互助”文明实践行动倡议》。在倡议下,一只只“互助药箱”很快出现在居民楼中,大家纷纷把自家的药物放到“互助药箱”内。急需药开始无接触流动起来,物尽其用,帮助了更多有需要的人。

  在新吴区的不少社区群、小区群、楼栋群,守望相助的温暖故事不断续写。

  近日,新安街道云湖社区微信群内,一位孕妇低烧急需药物的消息发布后,大家纷纷出手相助,“连花清瘟可以用吗?”“我家有布洛芬。”……通过微信群助药行动,该孕妇家人很快就拿到了急需药。在硕放街道丽富社区,居家隔离中的胡阿姨在楼栋网格群里求助“需要一些抗原”,住在一栋楼的小唐看到留言后,把自家所剩不多的抗原试剂贡献了出来。当胡阿姨从小唐家的邮箱中拿到了抗原试剂后,在群里连连感谢。旺庄街道新洲社区的林奶奶是位独居老人,疫情当前,邻居王阿姨时不时就去林奶奶家敲门送姜茶、送水果,嘘寒问暖,帮她代买药物。“王阿姨真是个热心人!”林奶奶逢人就夸她有位好邻居。家住梅村街道的彭先生虽然全家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得知朋友没有退烧药,毫不犹豫将家中为数不多的退烧药分了些给朋友。

  雷厉风行,发热诊疗小屋开到群众家门口

  “在家门口的小屋就能配到退烧药,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家住新安街道的王先生说。12月21日,新吴区首个发热诊疗小屋在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第二社区正式上岗。从核酸采样小屋到便民医疗服务点再到发热诊疗小屋,该街道通过“一变身、二升级”为辖区发热患者、重点人群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连日来,新吴区各街道纷纷开设了发热诊疗小屋,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家里的退烧药、感冒药都没有了,原本还在愁怎么去医院配药呢,现在安心了。”家住旺庄街道新洲人家的钱阿姨发现,家门口的核酸采样小屋变身为发热诊疗小屋,可提供诊疗、咨询、刷医保卡、配药等一站式服务。“现在医院人很多,有了小屋,就不用大老远跑医院就诊、配药了。”钱阿姨开心地说。硕放街道升级后的发热诊疗小屋配置了听诊器、血压计、测温仪等各类诊疗器材和解热镇痛、清热解毒的常备药品,居民携带身份证或社保卡登记,即可完成配药。该街道负责人表示,发热诊疗小屋后续还将完善医保结算系统,“刷医保卡”配药就更加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