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时评

乡镇“打工人”的文娱生活不能只有麻将

  □ 孙维国

  笔者工作的地方在一个镇上,镇上有许多企业,在企业上班的几万产业工人以年轻人居多。作为一名“打工人”,从观察的现实情况看,“打工人”下班后的业余文化生活很单调,除了在家看看电视,偶尔看场电影,多数时候都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麻将。有人在麻将馆打,更多人是自己购买麻将桌在家里打。

  几万产业工人下班后即便有一半人打麻将,也可以想见是什么景象。众所周知,麻将是一项较为常见的娱乐项目,然而,这一娱乐项目一直饱受争议,可无论怎样争议,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对打麻将的巨大热情,身在异乡的“打工人”更是将打麻将作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

  问题来了,“打工人”为何钟爱打麻将?这个问题有很多回答,但归根结底还是“打工人”文化市场发育不充分,背后凸显的是城乡文化市场资源配置不均衡。几万“打工人”集中在一个镇上,他们不仅有物质生活上的需求,也有巨大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但文化市场供给短缺,更确切地说,是文化市场适合“打工人”消费的文化娱乐活动供给短缺。毕竟,多数“打工人”工资不高,他们虽然有文化娱乐需求,但消费能力有限,看电影、K歌只能偶尔为之,他们更需要的是大众化、普惠化、公益化的文化娱乐供给。

  这就引发一个问题,乡镇文化场域如何营造?乡镇文化市场怎么培植孕育?广大产业工人的文化娱乐需求如何满足?不单是笔者工作的镇上,无锡很多工业园区都分布在乡镇、街道,大量的“打工人”业余生活也要有去处,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不能让麻将“蚕食”乡镇文化娱乐市场,“打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不能整日消耗在打麻将上,否则,不仅对“打工人”自身文明素养的提升、家庭情感的维系造成负面影响,对城市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安定也会产生负面消解效应。

  换一个层面看,“打工人”是一个庞大群体,“打工人”文化市场蕴藏巨大商机。可见,培植培育好乡镇文化市场,丰富大众化、普惠化、公益化的文化娱乐供给,其意义不仅仅是满足“打工人”文化娱乐需求。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特别是积极引导、支持“打工人”成立歌唱、舞蹈、书画等多种类别的群众性文艺组织,并提供场所便于开展演出展示活动,丰富“打工人”的文化娱乐供给,吸引更多“打工人”加入进来,创建更多形式的群众性文艺组织。

  作为企业,要履行好主体责任,重视职工业余文化娱乐需求。对此,不是简单建一个篮球场、搞几场职工歌唱比赛,而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征求职工意见和建议,建设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职工之家,让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好场所、好去处。

  除了政府、企业各尽其责,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镇文化场域营造,也是一个具有积极探索意义的可行之法。政府在场地建设上给予优惠政策,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小型剧场,既可以引进专业的剧场演出节目,也可以按照场次有偿租借场地,通过“薄利多销”实现盈利。

  此外,还要均衡城乡文化市场资源配置,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合力,坚持不懈,加大对“打工人”文化娱乐产业投入,为“打工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娱乐产品,将“打工人”从麻将桌吸引到琴棋书画、唱歌、健身等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增强他们在第二故乡的归属感。

  (作者系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