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2
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切实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交出“疫情要防住”合格答卷
以最小范围、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有力有效处置多起本土关联疫情,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勇扛“经济要稳住”重大责任
预计人均GDP有望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苏南领先,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2.4万亿元,外贸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
筑起“发展要安全”坚固防线
太湖藻情为近年来最平稳一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三年保持较高降幅。一年来,发展成果丰硕,“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入围企业数保持全省第一,生物医药、高端纺织与兄弟城市联手获批国家新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全国第二名次入围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六个方面主要工作成果
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经济大盘稳中加固。兑现各类助企惠企资金近500亿元。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724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获批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到位资金、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均居全省首位。举办“太湖购物节”系列活动,推动生活消费加快回补,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深耕产业、聚力创新,发展动能显著增强。制定出台“46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意见,构建出台科技创新“1+4”政策意见体系,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5547家、88家。入围省重大项目数量历年最多,新备案超10亿元项目84个。3000家和1009家企业分别完成数字化、绿色化诊断。
战略引领、对标一流,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三提三即”改革助力401个项目全流程提速。市属国企重大项目投资超千亿元。梁溪科技城管理局挂牌成立。苏锡协同发展取得战略性突破,全面启动与连云港结对帮扶合作。QFLP基金数量与规模均居全省第一。圆满完成重大主场外事活动保障任务。
内外兼修、建管并重,城乡面貌加快改善。“四线四路”共建创历史之最。老旧小区改造面积全省领先。燃气用户“管阀”更换160余万户。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PM_2.5浓度均创近年最好水平。
提质保障、兜牢底线,民生福祉更加殷实。人大代表票决10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高标准实施到位,“微幸福”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办结满意率100%,“民声留言板”办理群众诉求4.1万件、建议超1万条。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江南大学宜兴校区建成投用。与上海知名医疗机构全面签约合作。出台“一老一幼”整体解决方案。
从严治政、苦干实干,政府效能持续提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再创新高。认真落实“担使命作贡献”季季评要求。一般性支出压降5.3%。
谋划2023
做好全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高于全省平均、稳牢全国位次”目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在新征程上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资38亿美元,节能减排、水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
实现目标,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始终紧扣“三个第一”,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打响第一工商名城品牌,奋力攀登产业科技最高峰。
始终做到“三个敬畏”,建设近悦远来幸福美好的魅力城市。坚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增强人才集聚力、人口承载力和人气吸引力,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
始终关切“三个感受”,让群众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新提升。聚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共同富裕,让生活在无锡的每一个人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始终强化“三个导向”,切实提升工作执行力战斗力创造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宏观思维、中观思路、微观操作相结合,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市政府将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交出过硬“时代答卷”
●永葆绝对忠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无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主动接受各方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为民实干担当。坚持全身心投入,说到做到、办就办好。不断锤炼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在防风险、打硬仗中现担当、见实效。
●涵养清风正气。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带头过紧日子,把资源和财力更加高效地用在推动发展、为民服务上。
1
坚持稳中求进 着力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着力塑造城市消费品牌,研究出台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增量政策,实施65项年度促消费重点项目,加强文商体旅娱等深度融合。
提升项目建设实效。深入实施年度开工项目、竣工项目、招商活动、科创载体、保障性租赁住房“五百工程”。新备案超10亿元产业项目80个以上。滚动发布面向民间资本重点项目清单,完成新基建重点项目投资超200亿元。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企业15家以上。支持企业挺进各类500强榜单。
2
坚持创新驱动 着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支持企业当好创新主攻手。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突破12000家、6500家。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1.8%以上。
做强产业科技创新生态圈。协同推动环太湖科创圈建设。聚焦集成电路封测领域打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双中心”。组建市产业创新研究院,新增新型研发机构10家以上。办好未来技术合作长三角(无锡)峰会。
增强教育优先发展实效性。支持江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实体化做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微电子等整建制学院,支持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推进普通高中国家级“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提升中小学延时服务满意度。
着力构筑优秀人才集聚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200个以上,推出国际人才公寓9000套(间)以上,大力提高在锡高校学生留锡就业比例,推动高素质常住人口更好更快集聚。
3
坚持实体为本 着力建强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建强“3010”重点产业链,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未来产业试验先导区。打造15家集聚度高、承载力强的特色产业园。支持传统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再创辉煌。
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深化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支持平台经济发展。新增认定总部企业5家以上。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体系。支持环古运河中心城区、蠡湖周边地区和马山国际健康旅游岛发挥优势、做特做强。
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示范市。完成3000家企业数字化诊断,打造1000个智能制造标杆。围绕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打造务实可感可持续的标志性应用场景。
4
坚持改革开放 着力激发内在动力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国资提升城投水平、增强产投能力、扩大科投规模。力争盘活更新产业用地1.8万亩以上。加快完善新型投融资机制。
拓展开放深度广度。实施“千企万人海外商洽拓订单行动”,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度。积极探索搭建国家级高水平合作平台。鼓励引导优质外资加大利润再投资力度、研发投入强度和总部化基地化发展程度。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区等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打响营商环境品牌。出台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政府和企业家定期座谈、部门与企业面对面等机制。建强惠企通服务平台。创建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5
坚持统筹协调 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实施服务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无锡行动方案。深度参与全省“1+3”重点功能区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区镇合一。加力建设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打造南北共建省级创新试点和特色园区。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争创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城市更新试点。实现建成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快惠山等“显山透绿”,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力推进“双联双提”工程五大行动,打造现代化物流枢纽示范城市。推动城市快速中环加快成势。开工建设地铁6号线。持续提升硕放机场货运功能。推动无锡(江阴)港开通国际近洋航线。争创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取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6
坚持绿色低碳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范例
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新一轮美丽河湖行动。推动国有燃煤电厂率先启动最优排放提标改造。深化“无废城市”和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深入实施“双碳”十大专项行动和新一轮专项行动。推行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打造城市三公里“充电圈”。
更好彰显文旅融合魅力。着力提升“乐游无锡”活动品牌。做精做强无锡山水文章,策划打造军嶂古道等时尚健身品牌。实施“百匠千品”非遗传承创新工程。加快编纂《无锡史》。
7
坚持共富导向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着力扩就业促增收。制定落实推动共同富裕行动计划。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整合构建“15分钟为民服务圈”。扎实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构建大慈善格局。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超3万套(间)。
深化健康无锡建设。支持各大医院与上海医疗机构深化对口合作,组建市医疗康养集团。推动医联体医共体紧密型实质化运作。加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启动45周岁以上人群癌症防控全周期管理。开工建设市奥体中心。
聚力关爱“一老一幼”。大力实施托育服务扩容行动,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开展“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
坚决落实国家部署和“乙类乙管”要求,持续夯实提升医疗救治和分级诊疗能力、药械储备和应急保供能力、重点人群防护和服务保障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继续实施民生服务“十百千”行动,更好把政府做的事变成群众期待的事、百姓满意的事。
8
坚持安全发展 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盯紧抓牢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提升极端灾害天气应对能力。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坚持服务基层、大抓基层,配强社区服务保障力量。加强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信用管理,不断提升物业服务群众满意度。
全面建设平安无锡。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