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72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3.12万人
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3.94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81万人
1、 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推动政策升级加码,扩大“免申即享”服务范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全年发放稳岗返还资金9.16亿元,惠及企业12.03万家,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8942.4万元,惠及企业19810家,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3040.8万元,惠及企业5382户,发放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5.18亿元,惠及9.43万人。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37.37亿元。为357户单位办理缓缴社会保险费1.45亿元。
2、 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紧密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服务活动,积极为低收入、特困职工家庭未就业人员、残疾人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全市共举办招聘会(含网络、现场)281场,参与企业4833家。加大就业援助力度,通过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等方式,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周到服务。
3、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实施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确保40项攻坚任务顺利开展。深入推进“三年五万职引未来”就业见习计划,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全年开发就业见习岗位超过2.9万个,组织上岗5041人。开展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工作,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者就业见习机会”,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超过96.65%。创新举办就业创业“码上行”直播、微幸福招聘夜市,开展无锡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基层行活动,组织各类志愿服务超过15场,服务人数超过1000人。
4、 服务企业用工
建立重大项目用工服务机制,深化重点用工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建立600 家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名单,将全市工业企业100强、全市服务业企业100强、全市外资企业100强以及2022年重大竣工产业项目、在建工业项目、重点外资投资项目等纳入用工服务重点企业范围。对重点企业实行定点联系、专人服务,开展政策宣讲、政策解读,做好人员招聘、用工指导等个性化服务。深化劳务协作机制,全年拓展劳务基地21个,开展劳务协作活动63场次,参与企业700余家。对有需求的集中来锡就业的农民工等群体开展“点对点”集中运输服务,全年累计输送3940余人。落实岗位信息异地发布机制,通过异地人社部门发布岗位超过2.5万个(次)。
5、 积极落实“苏岗贷”稳岗扩岗
对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民营企业和创业企业,提供免抵质押贷款及优惠利率支持。成功向省人社厅争取“苏岗贷”在无锡扩围试点,扩大政策受益面。政策实施以来,达成授信超过1280笔,发放贷款超过37.09亿元,贷款余额、授信户数、新增客户均为全省第一。稳岗扩岗效果明显,帮助贷款企业稳定用工岗位超过3.1万个、新增用工岗位约4000个。
6、 加强劳务品牌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人社部和省人社厅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技能化开发、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省级劳务品牌,有力促进我市劳务品牌高质量发展。全年我市9个劳务品牌被评定为市级劳务品牌,其中无锡“飞凤”物联智匠等6个劳务品牌入选省级劳务品牌,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7、 举办系列创业赛事
“创响无锡”全民创业大赛是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高规格赛事,已连续举办四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70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数量创历史新高,参赛项目涵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领域,较往年具备更强的创新力、技术力和市场能力。在主体赛之外,创新推出青年创意专项赛、乡村振兴专项赛、海外专项赛等多个赛道,同时联合多部门举办跨境电商、大中专院校等“创响无锡”品牌系列赛事,为更多创业群体提供项目展示机会,获奖项目最高奖励金额可达30万元。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江苏选拔赛中,无锡选送的“高性能OCA光学压敏胶的研发与生产”项目获得了全省制造业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8、 推动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
新增认定8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备案6家省级创业示范基地,数量再次居全省之首。目前全市共有157家创业基地,累计入孵创业实体1.94万户,带动就业人数10.8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率达1:5.59。组织召开“创响无锡”2022年第二届创业基地联席会议暨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创业基地首席运营官训练营,不断提升创业基地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基地综合评估工作,评定A、B类创业基地23家,对评估结果为C类的基地予以注销,鼓励基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
9、 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载体建设
继续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依托街道(镇)、社区(村)为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载体共建共享,在商圈、步行街、厂区、园区等人流密集地建设服务平台,全年新建成8个街道(镇)公共就业服务中心、27个社区(村)就业服务站。目前全市共有10个街道(镇)公共就业服务中心、31个社区(村)就业服务站,成为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全市新建成锡山区零工市场、梁溪区零工市场和新吴区闲不闲零工市场等3家零工市场。全年共举办零工市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5场,50多家单位参加,提供零工岗位1203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00多人。
10、 建立实施就业培训全过程管理机制
探索建立就业培训全过程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就业技能质量。制定出台《关于调整就业技能培训管理及补贴申领有关问题的通知》,精准锁定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明确就业技能培训质量管理要求。推行“智慧监管”,打造线上培训管理系统,从机构管理、招生计划发布、开班申请,到学员电子考勤、补贴申领审核等,实现就业技能培训全过程管理,持续提高就业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1、 创新提升就业监测能力
建立就业监测内容月度调整机制,更加注重了解疫情防控和“供应链”“产业链”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需求的影响,适时加密对重点行业、重点产业企业快速调查,发布重点企业用工监测报告和就业形势监测报告27期。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建成就业监测分析预警系统,已建立156个数据指标、63个分析维度和77项数据归集机制,每日归集数据超过900万条,形成城镇新增就业、企业就业、失业人员情况、补贴资金等14个专题分析,进一步提高就业运行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