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滨湖区迎来重磅好消息——由滨湖区申请的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项目获批建设,这是江苏首个、也是半导体领域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标志着滨湖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将为区域半导体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为半导体设备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滨湖区自60年前742厂成立以来,一路见证和参与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在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滨湖百亿级地标性产业。进入“十四五”以来,滨湖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目前,该区境内集聚了半导体及关联企业170家,2022年全区半导体产业集群产值达到了105.3亿元,形成了集应用平台、研究机构、产品设计、系统集成、封装测试、装备材料、配套服务及应用类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滨湖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半导体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未来将以“立足无锡、面向长三角、服务全中国”为目标,集成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知识产权转化运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和生产实践提供充分、有效的技术支持,助推区域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半导体领域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及全产业链的构建,只是滨湖在创新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上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滨湖区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3475件提升到5675件,累计增长率达6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人口从50.4万增长到59.8万的前提下,从68.96件提升到95.67件,累计增长率达39%;有效注册商标数从1.46万件提升到2.66万件,累计增长率达82%,中国专利奖累计24项,其中金奖3项、银奖3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接近80%,位列无锡第一,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级科技奖达17项。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滨湖专业化、国际化的科创载体建设面积将达到600万平方米,平均每35平方公里就有科创载体1平方公里。在600万平方米的科创载体中,滨湖区给“知识产权运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境内的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为省级集聚区,拥有数个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运营平台及近50家高端服务机构。2022年6月,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此正式运营。
2023年滨湖区政府工作报告对该集聚区再提新目标——升级制定优化营商环境5.0版,创新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邵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