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我市一批校外教育基地 深挖特色求创新

为青少年构筑健康阳光的成长空间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近年来,校外实践活动空间作为青少年重要的学习资源受到重视。我市关工委自2016年起先后命名了一批单位作为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基地,促进这些阵地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支持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连日来,记者了解到,我市有一批校外教育活动基地根据地方特色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创新举措丰富校外教育内容,为青少年了解革命历史、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提供了广阔阵地。

  校外教育内容丰富

  革命历史、国防教育、健康科技、劳动教育……这些年来,我市校外教育、实践体验的好去处在增加,教育内容日渐丰富,青少年的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地处宜兴的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于2018年开馆,有着“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的美誉。该馆通过图文资料、革命文物、影像情景等方式,立体呈现当年苏南抗日斗争和新四军根据地建设的峥嵘岁月,开馆以来接待各级团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近5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近20万人次。

  有责任担当的企业也在为青少年增添校外学习的生动教材和阵地。2020年1月正式投用的江阴市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让人着迷。馆内设有地道战实景区、研学互动区等10多个展示、互动、体验区,馆外场地展示的歼6战斗机、59式坦克等退役装备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歼15战斗机等现役装备模型,十分壮观。阿斯利康中国健康物联网创新中心展示馆,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医学前沿科技,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健康意识,提高自我安全健康意识的能力和水平。

  不少人也在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付出不懈努力。锡山区“五老”志愿者许若宗为筹建锡山区厚桥街道的嵩山江抗纪念馆曾四处奔走,付出良多。梁溪区清名桥街道风光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基地,最初是援越抗美老兵姚炳华在其住处风光里社区党委、关工委的支持下自掏腰包创建的。去年,他和30多名志愿者共开展线上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53场,10万多人次受益。

  立足本土深挖特色

  那段红色历史,是内容丰富的“教科书”。无锡有许多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正在立足本土,深入挖掘红色“富矿”讲好故事,让青少年自觉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

  77岁的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姚炳华最近日程被排得很满。他讲的很多故事都与无锡、自己的经历有关,故事生动形象,深受无锡学生的欢迎。早在10多年前姚炳华就开始搜集“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的相关资料,循着姚桐斌生活的轨迹,以他的出生地锡山区黄土塘为起点,实地探访了黄土塘小学、无锡市一中、姚桐斌工作地等收集资料,最后形成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些年,姚炳华与37名老同志不仅把姚桐斌等23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讲精彩,还通过学习以及自身经历,增加有关航天精神、无锡本土姓氏文化等相关的故事,让“宣讲菜单”更丰富。

  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根据当地30多处新四军遗址遗迹,系统整理了新四军在太华的故事,用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把在太华发生的红色故事汇编成集,在中小学、社区公众平台等连载;拍摄《太华党史青年说》系列短视频;编写《太华新四军遗址遗迹》等4套校本教材,作为中小学晨会读本,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心间。

  探索创新提升效果

  摒弃了“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开发出新颖且互动性强的活动,让纪念馆、展示馆等校外教育活动基地成为青少年节假日出行的热门选项。

  2021年7月1日,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首批10名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组成了 “红苗宣讲团”,正式上岗。讲解员之一、太华小学学生谢青钰当即表态:“我一定不负大家的期待,成为合格的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把太华山的红色故事讲述好,红色文化宣传好。” 从参观转变为沉浸式体验,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这一创新之举深受青少年的欢迎,也得到了参观者们的赞许。地处锡山区的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已坚持开展“红色小导游项目”多年,反响热烈。“我们通过和学校合作,为孩子们培训,让他们自行写导游词,担任义务讲解员等,深入走进红色历史,更加深入地领悟革命精神,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感。”该纪念馆工作人员王静说。

  这些年,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探索创新不停,讲解方式的创新,让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该馆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特别设计生动活泼的讲解词以及有趣的互动环节,讲解结束后还会发便签条,让每人写下令他们印象深刻的物品或者一句话。“孩子们留在便签条上的一句话甚至几个字,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红色种子。”王静说。

  姚炳华和他的团队平均年龄虽大,但创新行动力不弱。2021年,在市关工委的支持下,基地建立了网络直播室,听众人数持续增加。“2022年,我们的受众人数是上一年的4.49倍。”姚炳华和伙伴们对所做之事热情不减,“传承红色基因,我会一直做下去。”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