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小河穿村而过,一排排白墙黑瓦、高低错落的精致民居依河而建,初春时节,沿着位于村中心的唐氏百米长廊边走边看,市镇老街的商贾繁华与亭廊桥岸景致交相辉映,踏上延展在稻田间的彩虹步道就可以探入百亩花海,与田间地头来个“亲密”接触(如图)……近日,已“坐拥”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名号的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又跻身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既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又保留着传统村落特色,小村庄在保护和发展中知名度不断提升,我们也幸福感满满!”严家桥村村民有感而发。
昨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公布了第六批江苏省传统村落,我市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西三家等7个村落成功入选,数量位于全省第二。我市已累计有47个传统村落列入省传统村落名录,2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个村落已公示,拟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如今,承载绵长情思乡愁、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正“春意盎然”。
留住古村新韵,打造乡村“活化石”,传统村落保护已被“写进”我市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蓝图中。市住建局村镇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从“摸清家底”的1.0版提升至逐渐“串线成片”、统筹保护利用的2.0版,通过“应保尽保”,我市已形成一批传统资源丰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相对健全的江南特色村落。
60余亩杨梅林、40多亩茶园,春秋战国时期的擂鼓台、东汉时期的龙窑遗址、700年树龄的古银杏,漫步茶园小道,三面环山,空气清新,这里是中国最美村庄——马山街道和平社区牛塘,也是本次入选的省级传统村落。“春光明媚,牛塘又将游人如织,太湖风光、民俗风情和特色杨梅产业让村子变美的同时,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和平社区村民说。
集中连片保护加速推进,江南村落将释放集聚效应。“加上此次入选的太华镇太华村襄阳、周铁镇棠下村傍杏,宜兴入选省级和国家级传统村落的自然村已初具规模,下一步,统筹连片保护将持续发力,形成明显的资源整合和集聚发展效应。”市住建局局长陈雪峰表示,在谋划连片保护时,细化“每一片”村落的具体任务,将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差异化协调发展,形成“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保护效果。
传统村落“颜值”与“气质”并存,无锡城乡将出现更多“诗与远方”。据悉,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我市还将强化传统技艺传承,用好乡土材料,鼓励乡村工匠参与建设,引入“生态互联网”等多元方式,绘就传统村落保护传承融合发展新图景。(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