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万物复苏。行走在锡城大地,重大项目火热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处处彰显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和“热度”。串起这一幅幅壮阔画面的,是无锡始终高擎党旗、接续奋斗的红色主线。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市组织工作踔厉奋发、精彩纷呈的一年。高标准建成“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实施1759个党建引领“微幸福”项目,组建12个人才攻关联合体……回眸这一年,全市组织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统筹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笃行实干、开拓进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组工答卷”。
聚焦“凝心铸魂”,筑牢对党忠诚思想根基
“太精彩了,今天的这堂党课让人心潮澎湃、意犹未尽!”在“学思践悟二十大 砥砺奋进当先锋”主题演讲暨全市“三精三名”党课创优活动成果展上,党的二十大代表周海江、袁彩凤现场交流分享参会感受和学习体会,为全市党员干部铸理想信念之魂、赋振兴发展之能。
走廊上,有低声交流学习体会的身影;教室中,有热烈研讨发言的情景……锡城处处涌动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通过发挥乡村振兴大学堂、小巷“治”慧大讲堂等作用,我市分期分批举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1.7万余名党支部书记和44万余名党员在“红色浸润”中筑牢思想之魂。
在无锡“第一支部”、市级党建主题公园等阵地,党员们学党章、思差距、践使命、悟真理;家门口的“板凳故事会”上,“红色冲锋号”“红色轻骑兵”等基层宣讲队伍用“乡音”传递“党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楼宇;全市100个党员教育实境基地整合后,打造出63条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精品红色研学路线,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红色记忆、初心之旅。
(下转第4版)
躬身实践担使命 守正创新谱新篇
(上接第1版)
今年春节,堰桥街道刘仓社区老党员王曙亮带着孙子来到吴文化公园的“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参与了多种民俗文化活动。由无锡和延安两地组织部门合作共建的这块学习阵地,已成为党员干部和普通市民打卡的热门红色地标。“迈上现代化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延安精神打造学习天地、教育党员干部、成就无锡精彩。”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敢为敢闯”,激励干部勇担当善作为
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我市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全力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促担当,激励党员干部敢为敢闯、勇挑大梁。
“应急人就是挑担子的人,选择了这份事业,就意味着要时刻准备挑重担、上前线、担风险。”这是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支队副支队长任小青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与危化品打交道30多年,敢作敢为、雷厉风行,如老黄牛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去年,任小青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他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无锡广大优秀干部在接续奋斗中答好“人民满意”的时代之卷。
选优配强,树立好导向形成新气象。为建强领导班子“火车头”,市委专题召开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会议,出台“五先五强”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意见》,让“有志有识有冲劲、敢闯敢试敢担当”成为新时代无锡干部的鲜明标识;为锻优年轻干部“生力军”,我市创新建立年轻干部选配监测预警等机制,出台“琢璞”计划20条,选派218名干部赴上海、深圳、世界500强企业及基层一线学习历练。
揭榜挂帅、赛马争先,以实干创实绩、以实绩论英雄。通过实施“担当指数”评价,我市对干部担当作为水平进行专项评定、量化赋分、精确评价,实现干部担当情况“一目了然”。出台加强“一把手”监督《十项举措》,服务推进“担使命作贡献”季季评活动,深化“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发布7类重点工作“红黑榜”,对表现突出的颁发“流动红旗”,对工作不力的发放督促状,激发广大干部用实笃笃的“辛苦指数”换得闪亮亮的“发展指数”。
聚焦“固本强基”,放大党建赋能发展效应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绘好人民幸福生活美丽“工笔画”。
还记得这一幕吗?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全副武装的“大白”们一边贴心询问旅客需求,一边协调转运工作。在机场转运专班50名队员600多天的坚守下,无锡“空中门户”筑起了一道道坚固防线。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在去年疫情最吃劲的日子里,全市组织系统持续深化“冲锋在前、先锋攻坚”等行动,3.13万名党员干部就地“转岗”,汇聚起了党建引领、同心抗疫的强大合力。
党的力量向基层下沉,是提升城乡治理能力的关键。面对停车杂乱、绿化毁损、路面坑洼等民生问题,梁溪区兴隆桥社区党总支携手党员、居民共商共议改造难题,实行街巷、游园、农贸市场等10余个项目改造,1.12平方公里的旧小区焕然一新。“红梅领航”计划、在职党员“三报到三服务”、党建引领“微幸福”项目、“红色物业”为民办实事……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市村(社区)党组织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奔波之余过来喝口水、歇歇脚,抢单、送货更有干劲了。”一位外卖小哥在市中心繁华商圈“梁溪驿站”享受片刻歇息,为下一波外卖高峰蓄能充电。如今,在锡从事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工作的新就业群体已接近12万。如何把这股力量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我市成立四大行业党委,实施“锡递先锋”“红色里程”“红盾骑手”“锡网同行”等行动,打造了一批“友好街区”“司机之家”和“骑手港湾”,构建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新格局,阵地集成式服务经验全省推广,道路货运党建工作获交通运输部领导调研肯定。
创新“党建+产业链”,为经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产业链党建“红链赋能”行动,建立物联网、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产业链党委23个,组织产业对接活动285场,推出惠企政策499项,帮助协调贷款172.8亿元。支部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人才育在链上、企业强在链上,实现了党建引领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人才强市”,助推人才产业同频共振
激发创新第一动力,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去年2月24日,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谋划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吹响了聚才成势、聚智兴业的新“集结号”。一年来,无锡爱才的诚意更足、用才的胆识更大、聚才的良方更多,连续4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面向海内外广发“英雄帖”,无锡已成功举办三届“太湖杯”创新创业大赛。在2022年的总决赛上,来自天津的选手王逸霖一下台,无锡相关产业园区和银行融资人员就纷纷递上名片对接合作,这样一个政府主导的大赛平台,令其最为感叹的却是无锡活跃的市场因子。事实上,正是有了市场化这股“活水”的淬炼,才造就了无锡人才工作的“硬气”与“韧性”。
这一年,我市将“人才链”与“产业链”紧密融合,“太湖人才计划”支持项目达270个,对丁荣军院士团队给予1亿元顶格支持;这一年,我市以“集团作战”凝聚引才合力,先后成立市人才集团等,组建12个人才攻关联合体,成立启用上海技术交易所(无锡)创新服务中心,在43所高校设立73个“太湖人才奖学金”;这一年,我市持续打通人才企业“金融血脉”,各类人才基金规模已增至11.01亿元,“创投无锡”累计支持115个项目获得47.1亿元融资,服务227家人才企业获得14.47亿元“人才贷”。
以“优生态”理念拴心留才,打造“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宜居栖所。去年,我市成立“无难事、悉心办”人才服务党建联盟,设立高层次人才出入境一站式服务中心,出台助企惠才“10项举措”,完成人才分类认定1760人次,市县联动筹集2.1万套人才公寓,保障142名人才子女入学需求,进一步增强了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
征程万里阔,奋进正当时。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组织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干为本、以发展为重、以奋进为荣,积极发挥组工力量,坚决扛起组工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