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福棠,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杨亭人。他毕生致力于儿科医学事业,是我国现代儿科医学的奠基人。他在儿科的医疗、教育、科研、保健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国人誉为“济世活婴”。
诸福棠出生在杨亭的一个小康之家。祖父诸玉鸣是一位名闻乡里的老中医,父亲诸佥吉一生热心于教育事业,姑妈诸希贤曾任无锡县女子师范校长,家庭环境给了他良好的熏陶。少年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洋公学,但后来因病耽误了升入大学,却因此萌发了学医的决心。1919年,他考取北平协和医学院,又因为患上了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病,求学过程产生许多曲折,但这更坚定了他当医生的信念。1927年,他以五年总评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同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文凭。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北平,强行将北平协和医学院改为日本军医院。当时任协和医学院儿科主任的诸福棠,毅然离院,与同事吴瑞萍、邓金鎏共同创办了北平私立儿童医院。这是我国最早的儿科专业医院之一。该院医术精湛、医德精良,在国内颇有名气。
1951年秋,诸福棠和同事把儿童医院无偿奉献给国家,后更名为“北京市第二儿童医院”。他还接受政府的嘱托,主持筹建了北京儿童医院,并被任命为首任院长。他为医院制定的“公、慈、勤、和”四字院训(意谓“大公无私、慈祥友爱、勤奋工作、团结和睦”)至今仍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办院方针和工作人员培养良好医德医风的规范。
诸福棠1943年主编出版了《实用儿科学》,以独到的见解、精湛的医术,阐述了振兴中华民族儿科事业的重要性。这是国内自著的第一部儿科学专著,为我国现代儿科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诸福棠毕生注重科研活动。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任住院总医师时,他确诊了一些容易混淆的病例,受到医院上下的好评。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时,研制出胎盘球蛋白疫苗,为接触麻疹的易感儿童进行被动免疫。这一研究成果被《时代周刊》记者誉为“儿童的福音”。
1936年,诸福棠和上海儿童医院院长富文寿联手,发起建立了全国性的儿科学会。他团结全国儿科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举荐各地儿科专家,分工编写各种教材。人们称他为儿科医学的先驱、权威、泰斗。
诸福棠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北京儿童医院的胡亚美、江载芳、李同等医师都是他的门生。胡亚美曾任北京儿童医院的第二任院长,后被推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科学院院士。江载芳曾任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所长,后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李同曾协助诸福棠修订《实用儿科学》,后任北京儿科研究所营养研究室主任。
诸福棠经常无私捐献。他用自己毕业奖金购买的一台德国制造的显微镜,曾用于医院工作,后被转赠给新建的北京市西城区儿童医院。他医学著作的稿费,大部分献给了儿科学会,作为补贴学术活动的费用。他将多年积蓄的大半交给了组织,作为奖励儿科事业之用。他还解囊资助故居地杨亭村小学附设图书处,以便乡民学习之用。(华振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