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被视作最具价值的城市名片。文明创建,不仅能够塑造城市形象品牌价值,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市民幸福感、凝聚百姓“向心力”。在文明创建的路途上,无锡始终把惠泽百姓作为落脚点,从硬件、软件、机制等各方面着手,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民生和谐的城市。一个个家门口的小变化、一件件“微幸福”民生实事,给市民带来“实笃笃”的获得感。
彩色健身步道、平整洁净的小区内部路、可“席地而坐”的小游园、焕新改造的健身设施、加装电梯“一键到家”、门禁系统刷脸识别进入小区……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的盛巷花苑一期面貌一新。“我们小区虽然老,改造好了不比商品房差,现在每天看着都觉得舒心。”住户陈阿姨话语中掩不住喜悦。去年我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55万平方米,规模居全省第一。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高,改造从居民意愿出发,将群众关切的小区环境、停车位、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的改善放在首位,改造成果让群众“打分”,居民获得感大幅提升。(下转第3版)
把群众“心愿单”变为现实
(上接第1版)
文明创建夯实城市硬件,除了老旧小区改造,街头巷尾的环境提升也显而易见。崇宁弄是“老城厢”典型的背街小巷,曾经人车密集“三乱”频现。而现在走进崇宁弄,只见路洁墙净,城市家具陈设有致,常有市民在绿化边的石阶上随意“席地而坐”,或歇歇脚或话话家常。近几年,我市改造了600多条背街小巷,“改头换面”被扮靓的同时,不少背街小巷还更新了管理思路,通过长效化、精细化的管理,给居民创造能够“会心一笑”的宜居环境。
硬件提升少不了软件加持。与居民小区管理、环境卫生提标等“硬件项目”一起纳入去年文明城市创建重点攻坚八大工程的,还有文明交通提升、文明素养培育等“软件项目”。去年,我市在排查整改1753处道路风险隐患、增设1.3万余个停车泊位的基础之上,还每日出动交警、保安、志愿者等管理力量5000余人次上路巡查值守,提高路面见警管事率,及时查处、制止和消除各类显见交通违法行为,增强人们的文明交通意识,让市民出行更有安全感。
周末是市民休闲活动的时间,也是开展“文明家门口”社区志愿服务的好时机。两年来,我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居民“点单”的志愿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惠及市民数十万人次。健康义诊、手机贴膜、理发、修拉链、修家电、“全民反诈”“养犬管理”宣传……各种志愿服务和文明宣传不仅为市民提供便利,更助推居民文明素质、社区文明程度画出“上扬曲线”。
软硬件提升“两手不松劲”,为此注入持续动力的是文明创建背后的长效机制。去年起,我市统筹为民办实事项目、“微幸福”民生工程和“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事项,推动民生服务“十百千”行动落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服务体系。2022年10大类60项128个为民办实事具体项目全部完成,“微幸福”民生工程重点督办事项办结满意率100%,“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办理群众诉求4.1万件、建议超1万条,把一份份百姓“心愿单”变为民生“成绩单”。
清名桥街道妙光塔社区距离无锡城中最有烟火气的朝阳农贸市场仅一步之遥,但在这热闹的地方却从来没有一个以服务老人孩子为主体的活动空间。去年,社区群众的期盼终于变为现实:“妙享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微幸福”民生工程成果亮相,提供读书、议事、自习、文化休闲等服务,成了社区居民的“网红打卡地”。
“当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把唐巷路与湖滨路交叉口绿化遮挡视线的问题给反映上去,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两天过马路,视野明显开阔起来,安全感也提升了。”参与“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留言的市民为处理效率点赞。接到市民诉求后,实地勘察、绿化迁改、中分带植物修整、交通标志标识设置等改造工作立即展开,仅用两个晚上就完成“疏林透景”改造,给市民一个更安全的“过马路空间”,“小确幸”满格。
如今,我市“微幸福”民生工程和“市长在线·民声留言板”都已建立工作专班全天候、常态化接受市民“点菜出题”,实现接受民众诉求“24小时不打烊”,及时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随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一个个“微心愿”实现,文明成果百姓共享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文明城市全民共创的“向心力”越来越足,无锡文明城市的底色也愈发闪亮。(朱冬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