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为无锡智慧智能农业、生物育种、绿色低碳农业等提供更强科技支撑

补上创新短板 促进提质增效

  本报讯 “三农”发展,科技引领。23日,江苏省农科院无锡分院挂牌启运,这意味着我市农业科技创新由原先的点上开花态势步入系统创新,智慧智能农业、生物育种、绿色低碳农业等将得到更强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市以市级农业科技园建设为抓手,聚焦科技赋能,不断增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由厅市共同推进的农业数字化建设整市推进试点迅速启动,全市规模农业物联网应用点已达300多个,“智慧农田”“无人农场”等高科技农业生产场景不断涌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不断加快,近几年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年均增幅超10%。

  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种业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我市也迈出有力步伐。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通过生物育种技术研发,把育种速度从5年压缩到了1至2年。目前这里培育的8个水稻品种已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全国胡萝卜和大葱种植面积中,分别有25%和80%的种苗源于普威公司;全省自主选育的茶叶品种中,75%源于市茶叶品种研究所。去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3%,居全省前列。

  “但从乡村振兴面临的形势看,农业科技创新仍是短板。”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切合本地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的紧密型农业科创平台仍不多,农业科技人才仍短缺。惠山区建勤家庭农场农场主孙建勤在全国首创水蜜桃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和传统模式比,每亩节约劳动力成本1200元以上,但他仍希望有适合水蜜桃种植的无人农机、用于对抗超低温等不利天气的新型增温设施,让农业更省工省力。

  围绕无锡水稻、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人才交流提升,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这是江苏省农科院无锡分院今后的建设重点。据悉,无锡分院在阳山镇将设260亩科研试验基地,有水蜜桃、杨梅、枇杷、醉李种质资源圃,对种质资源进行保护、提优;有水蜜桃高标准生产科研示范区、蔬菜智慧化生产科研示范区、水稻生物育种区等,通过专业科研队伍对关键技术、设施、种子等开展研发,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链条,让更多好技术、好设备、好种子成为农民致富希望。这里还将为我市培育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依托学院科研优势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力争“十四五”末创建国家级重点农业重点科研平台1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若干个,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平台。 (朱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