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两个永远在路上”命题,既是制度治党的核心要求,也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内生动力。用制度治党,管住滥用权力之手,规范权力“依规行使”,有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本质上是坚持制度治党,发挥制度治党优势,要使“两个永远在路上”命题在基层走深走实,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从严治党,培育基层制度信仰
基层党员干部,需要答好“信仰题”。党的“两个永远在路上”命题在基层走深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坚持从严治党,在基层工作实践中培育党员干部的“制度信仰”。党规不能只写在纸上,而是要写在党员的心里。每个党员都处在基层党组织所营造的组织生活“微环境”当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改善党内法规执行“微环境”,让制度细化、优化、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提高制度治党可行性,既能让党员干部更加认同和尊重党内法规,养成对于党章党规的制度信仰,也能助力基层党组织提升党规执行力,做到从严治党。党的二十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三条“党员的义务”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首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而言,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关键是要让9600多万共产党员对制度有信仰、党纪有敬畏、法治有底线,让他们在党的基层工作各项实践中真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各项本领,堪当民族复兴重任。
■弘扬优良作风,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基层党员干部,需要答好“作风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客观上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弘扬优良作风,以“自我革命”精神革除基层出现的一些“微腐败”和不良作风,坚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总目标制定到组织行动,从上层领导到下层运作,从制度体系到系统治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始终是关键一环,走好这一环需要弘扬优良作风,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因此,确保党的“两个永远在路上”命题在基层走深走实,关键是在基层弘扬“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作风,使“好的治党制度”得到贯彻执行,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过硬作风,让人民更满意、更认同党的长期执政。
■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推进基层共建共享
基层党员干部,必须答好“治理题”。1939年刘少奇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说:“共产党员在思想意识上进行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忠诚纯洁的进步的模范党员和干部。”模范党员和干部,既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负责,也要为人民解答好社会治理难题。从党长期执政视角看,“两个永远在路上”本质上要求党的各级党组织敢于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保证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以“为人民服务”为办事宗旨,以“实事求是”为工作方法,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事业而奋斗,着力解决城市和乡村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美而幸。村,因人居而旺;人,因村美而乐。针对城市和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答好“治理题”,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做足社会治理“成色”,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的实际,以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以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提高基层社会“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共建共享水平。
(作者系无锡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