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 飞
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旅游城市,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人口规模较大,产业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具备良好的“夜经济”发展基础与潜力。应着力打响“夜经济”品牌、培育多元“夜”态、做好城市配套服务,在餐饮消费、购物消费与城市灯光秀之外,给消费者创造更为多元化、差异化的夜间消费场景,推动“夜经济”发展,为提振消费注入强劲动力。
“夜经济”指发生在当日18:00到次日6:00、以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为消费主体,以第三产业如休闲、旅游观光、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夜经济”是夜资源与服务业的融合,由于夜资源的融入,带来了服务产品的创新与服务产业的不断升级。如今,它已成为衡量城市活力、生活舒适度与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在餐饮消费、购物消费与城市灯光秀之外,如何给消费者创造更为多元化、差异化的夜间消费场景,或将成为城市竞争的一条新赛道。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无锡如何重启“夜经济”,也成为提振消费、做强地方经济的大命题。
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旅游城市,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区,人口规模较大,产业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具备良好的“夜经济”发展基础与潜力。近年来,无锡不断探索,破题“夜经济”发展。依托山水园林的自然风貌,推出不同种类的夜游活动,如夜游古运河、梅园灯会、鼋头渚夜樱公园等,这些夜间项目已成为魅力无锡的重要展示面。但是,与周边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相比,无锡“夜经济”发展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打响“夜经济”品牌。要找准城市发展定位,挖掘城市特色,以无锡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山水湖光秀美景色、灵动的现代化都市为载体,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消费,打好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组合拳,打响无锡“夜经济”品牌。推动商旅文体融合,打造特色体验活动,丰富夜间消费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突出打造“夜购无锡”“夜食无锡”“夜宿无锡”“夜游无锡”“夜娱无锡”“夜读无锡”的“夜无锡”品牌。要发挥“互联网+”平台、新媒体、传统媒体等相互交融作用,重点推介以无锡清名桥街区、拈花湾等城市夜景新地标,推动线上与线下联动,打造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推介宣传渠道,不断扩大无锡城市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近年来,一些城市纷纷借力影视作品做强城市的旅游品牌,如大理的《去有风的地方》、苏州的《都挺好》等,无锡也可以通过类似方式,参与相关宣传影片或电视作品的拍摄,不断提升无锡的城市知名度,擦亮无锡“夜经济”品牌。
培育多元“夜”态。一方面在“延”字上下功夫。鼓励特色小吃、老字号门店等延长开业时间,形成“宵夜模式”;推动商业综合体、商超、连锁便利店、特色商业街区等延长夜间营业时间,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博物馆等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另一方面在“多”字上下功夫。为了应对市民和游客多元化需求,要避免同质化现象,从完善模式、培育特色抓起,综合考虑商业街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的经济环境和游客需求,明确功能定位和管理经营定位,鼓励错位经营和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鼓励景区创新夜间旅游产品,开展灯光节、音乐节、露营节等夜游节庆活动,提供更多夜间消费选择;增加剧场夜间文化演艺活动品类和场次,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的夜间休闲选择。紧跟“夜经济”新动向,积极发展夜间健身、24小时书店、夜间读书会、夜间沙龙等新业态,优化夜间消费体验。
做好城市配套服务。适当延长公交、地铁运行时间,增设贯穿城市重点景点夜间大巴路线,推动公交旅游服务专线与夜间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对接,进一步优化夜间经济街区附近公共交通线路设置,提升夜间交通便利水平。完善水电气供给、污水收集排放、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公共厕所改造提升等配套设施。提升夜间经济特色街区、景区、酒店、旅游度假区等重点场所的免费无线网络覆盖率。重点完善提升火车站、地铁站和入城口等重要节点交通指引标识引导服务功能,促进旅游景区多语种标识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完善食品安全、环境治理、治安、消防、夜市监管等配套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作者单位:无锡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