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警方周刊

严查城市工程运输车辆 筑牢道路交通安全屏障

  天气回暖,春意渐浓,我市各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但随之而来的渣土运输、处置问题也日益严峻,工程运输车抛洒滴漏、带泥行驶等现象时有发生。自3月起,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对工程运输车辆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堵源”“堵门”“控线”“尖刀”四大行动,持续亮剑整治工程运输车交通违法行为,形成一体化闭环监管机制,为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提供有力支撑。行动开展以来,交警部门已现场查处工程运输车各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6188起,如闯禁区3806起、超载超限2045起、闯红灯112起,形成了严管严控的高压态势。

  “作为道路运输企业,一定要紧绷道路交通‘安全弦’,严格要求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严禁超载、超速、闯红灯、乱鸣笛、抛洒滴漏等交通违法行为。”连日来,交警支队车管所组织民警走进全市各道路运输企业,对车辆及驾驶人的审验、保险、资质等项目进行详细梳理排查,做到不漏一辆车、不漏一个驾驶人,对不合格的车辆及驾驶人,责令限期整改,杜绝“病车”“病人”上路。通过“堵源”行动,把牢源头关。

  为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交警部门对辖区建筑工地(含道路施工工地)、建筑工程材料重点源头单位、渣土运输线路“两点一线”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并全部录入“工程运输车监管系统”。通过这项举措,让每一处施工场所、每一家工程运输车企业、每一条通行线路、每一辆工程运输车辆、每一名驾驶人都纳入监管,保证了工程运输源头管理规范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运输车的源头治理再添新手段——安装主动防控系统。“这个系统依托专用车载智能终端,运用人脸识别技术等最新科技信息化手段,可以对驾驶人及运输车辆运营中的状态进行全方位监控、综合性监管。”车管所安全科副科长虞晓琪说,该系统可以采集驾驶人的行为习惯,统计分析人、车违法报警信息,对车速、疲劳驾驶、夜间行驶、天气因素、道路因素等赋予风险系数,进行智能化、大数据研判分析,增强安全管控能力。

  “堵源”行动,织密“源头治理网”

  “堵门”行动,织密“全域监管网”

  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往往存在抛洒滴漏、带泥上路、车容不洁、偷倒乱倒等现象,这也是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的痛点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建筑垃圾运输资质的车辆2357辆,其中工程渣土运输车1729辆,装修垃圾运输车628辆。交警部门开展“堵门”行动,严把车辆出场关。

  “我们联合住建、城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建筑工地、运输单位、渣土堆放场等重要部位,督促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材料储存单位在场地出口设置清洗和称重设备,严禁超限超载、抛洒滴漏车辆出场,把好工程运输车出场关。”交警支队勤务科副科长赵雄伟说,对于查获的违法行为,将落实多部门联合约谈、整改、处罚等惩戒措施。此次整治行动,交警部门还特别加强了夜间的联合执法行动,采取“错时执法”的方式,严查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车容不洁、车轮车身带泥上路、抛洒滴漏现象,以及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故意遮挡、污损号牌,反光标识缺失、不全及非法改装车辆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另外,交警部门还每月对工程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发布“红黑榜”,对“红榜”企业给予表扬,对“黑榜”企业落实惩戒措施。据悉,进入“黑榜”的企业,名下30%的工程运输车辆限制准行证办理;连续两次“黑榜”企业,名下50%的工程运输车辆限制准行证办理;连续三次“黑榜”企业,名下所有工程运输车辆限制准行证办理,由此来督促全市工程运输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尖刀”行动,织密“常态长效网”

  近日,交警机动大队民警在锡东大道润园路口开展“尖刀”执法行动时,发现一辆重型自卸货车有超载嫌疑。民警在核实其驾驶人身份信息及车辆信息后,押送车辆至称重点进行称重,结果该车超载达63.6%,最终对该车驾驶人进行罚款1000元记6分的处罚。

  “工程运输车辆多为夜间出行,要想抓现行起到威慑作用,整治工作只能调整时差,才能高效精准地对违规运输工程车进行拦截查处。”民警刘伟说,针对工程运输车多拉快跑、超载超限运输、闯禁区、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警部门抽调精干警力组建“尖刀”执法队,根据工程车出行的规律、路线等特点,在主要路口、路段和工地密集地带开展突击整治。交警部门采取“路上巡、点上查”的工作方式,常态长效化巡查,直插重点部位、直击突出问题,对查获的工程渣土车违法行为,一律实施顶格处罚。

  在“控线”行动中,交警部门结合工程运输起止点、常规准行线路、事故违法分布等情况,确定本地辖区工程运输车辆重点道路,通过定点值守和动态巡查相结合,开展蹲点、反复、突击整治,点线结合,规范辖区工程运输车辆通行秩序。同时,交警部门以线带面,“线内”加强时间拓展,开展“零点”等夜查行动;“线外”注重空间延伸,在周边道路投入力量,同步开展查处整治,防止违法违规车辆向外围渗透。(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