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横道的品质影响着城市的颜值和群众出行安全指数。为全面提升我市人行横道安全防护水平,预防和减少人行横道上的交通事故,无锡公安交警今年以来在全市持续开展“人行横道关爱工程”,并编制出台《路段人行横道品质提升指南》,对主次干道1651个路段上的人行横道细致排摸。交警部门从标志标线、安全设施、颜色优化、环境亮化等方面进行全要素品质提升,目前已铺设完毕的人行横道为城区进一步美颜。
“花式”标线亮相街头
规范化提升为城市“大动脉”导航
4月7日9时,在吴都路观顺道交叉路口,身穿橘色反光作业服的施工人员正在安装一块全新的交通标志牌。同时,一辆施工车正在对路面的标线进行施划。十几分钟后,重新施划的人行横道标志标线和崭新的交通标志标牌安装完毕,看上去十分整洁、清晰、规范,行人走在横道线上的安全感上升,道路车辆通行能力也显著提升。这是交警部门全力推进人行横道规范化提升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交通标志是无声的交通语言,却是交通安全的“守护神”。此次“人行横道关爱工程”方案中,交警部门对全市重点路段的人行横道交通标志标线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交通标志标线磨损、模糊不清,交通设施缺失、损毁等情况,首批对48条道路的150条人行横道进行标线出新、增设反光道钉、更换人行横道提示标志、施划车行道分界线和停止线等改造。截至目前,首批人行横道标志标线已全部完成出新。
“我们在城市道路路段人行横道前设置反光道钉,一个个‘小灯泡’能提高驾驶人夜间和恶劣天气下行经斑马线时的视觉效果,确保行人安全,还能成为夜色中的一道亮化风景。”交警秩序大队民警严斐说,人行横道规范化提升是城市慢行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我市的人行横道标志设置优先选用水滴型人行横道标志,仅在空间上不满足规范要求时,才会选用荧光黄绿色边框人行横道标志,从而提高斑马线上的交通安全。
巧用心思优化交通设施
精细化提升守护斑马线上的安全
精细化提升在细节处下功夫,在细微处见实效。南湖大道和芦村路上设置的两条人行横道引人注意,行人在斑马线上的行进轨迹由直线变为“Z”字形,特别是在道路的中央还有一条狭长的通道,两侧有护栏进行围挡隔离。这种新型隔离设施可以让行人过马路时在安全位置观察路面车况,也让汽车有更充裕的时间减速让行。
“利用现有的改扩建道路,我们着眼于从细节、民生角度出发,以精细化管理手段提升市民的安全感。”交警秩序大队副大队长钱国豪说,目前共有65条人行横道完成精细化提升。比如,针对行车视野不佳、鬼探头事故多发的问题,交警部门将南湖大道扬高路口的停止线改造为“后退式停止线”,扩大了机动车驾驶人的视线范围,有效避免视觉盲区,增加了安全距离和反应时间。当行人踏上斑马线的一刻,地面上喷涂的“向右看”,提醒行人放慢脚步,向右注意观察车辆的动态,确认安全后快速通过。
一个细微的改变就可能对道路畅通产生积极影响。自“人行横道关爱工程”实施以来,交警部门联合城管部门对城区各主次干道绿化带遮挡交通信号灯、指示牌等影响视线的树木进行压低修剪、疏密修剪、移植更换,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目前,已修剪树木遮挡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点位356处。
分级分类定标准
品质化提升安全优质的步行条件
保障中小学与幼儿园周边道路安全和畅通,是“人行横道关爱工程”品质提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周边加装了新版人行横道专项标志,有效提升了醒目度和识别性,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交通安全保障作用。”严斐说,交警部门将原有白色人行横道更改为不同颜色的色块,并根据驾驶人视线角度,在地面按照一定尺寸喷涂,形成视觉上的立体感。驾驶人在远处就能明显看到标线,可以提前减速通行或让行。此外,交警部门还在行车道每条车道的停车线与最后一组导向箭头之间,喷涂“注意儿童”字样,提示驾驶人需根据安全法规定依法礼让行人。
为提升城市道路品质,推动城市道路慢行空间提升工作,保障市民慢行出行的安全,交警部门还对学校、医院、养老院、旅游景点、商业综合体等流量较大的人行横道进行排查。经排查,交警部门目前已选定贡湖大道、立信大道、立德道、方庙路、新园路5条道路的31条人行横道进行品质化提升,将设置发光地砖、彩色人行横道、行人过街预警系统、夜间低位照明、发光警示桩、礼让行人抓拍等设施,打造品质化提升样板示范。
在“人行横道关爱工程”实施中,交警部门总结归纳出基层优秀案例和做法,借鉴先进城区经验,与时俱进地编制了《路段人行横道品质提升指南》,按照“安全、美观、大气、醒目”的原则,对全市人行横道进行规范设计、统一标准、提升品质,为日后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建立了标准,让全市在推进城区功能品质提升的工作中有理有据,形成了标准化成果。(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