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教育周刊

六高中五人同批入选德育工作新秀

  闻苏

  万吉莉

  李倩

  朱一闻

  李偏

  近日,第六批无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新秀名单揭晓,全市共232名教师获评。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共5名教师榜上有名,学校获评总人数位列全市第一。据统计,该校现有班主任42人,其中“90后”班主任8人,“95后”班主任12人,平均年龄38岁。这所学校为何能在无锡市德育工作新秀评选中脱颖而出?近日记者与这5位教师对话,寻找答案。

  成就感是前行的动力

  “相比自己取得荣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成长路径、获得家长的认可,我们的成就感更多。”担任班主任10年的高三年级老师闻苏对德育工作的感慨,得到了其他4位同事的赞同。

  班主任日常管理往往涉及学生、家庭等各方面,接受许多挑战。这些年来,闻苏用行动取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前三年,班主任常常根据相关要求查验学生的体温等信息,在升学时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指导,为他们寻找最优升学路径。但少数家长觉得被打扰,言辞间表达对班主任的不满。此外,在升学期间,班主任都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也有家长对我们的升学指导工作表示不理解。”闻苏表示,虽然当时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但她依旧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最后得到家长的感谢就是对自己付出的认可,“时间能证明一切。”有家长发来信息感谢道:“看您每天在群里提醒这个孩子,提醒那个孩子,事无巨细,孩子们有您这个老师真是有福气!”

  已经做了8年班主任的李偏说,以真心换真心是工作顺利推进的秘诀之一。她介绍,曾经带的班里有个学生挺聪明,但因为家长提出过高要求导致其逆反心理严重,“这孩子已经到了与家长零交流、某门学科考0分的程度。”李偏当起了这个家庭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劝他们放低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另一方面安抚学生,让他试着换个角度看待成长中的问题。经过她两年的真诚相助,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逐渐缓和,这名学生也重燃斗志,最终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只要用真心,肯花时间,高中生面临的情绪问题、家庭矛盾等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李偏说。

  在学校团委任职的朱一闻老师的德育工作做得可圈可点。“我们的学生在学业上大放异彩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就从各方面帮他们找到闪光点并放大,从而找到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路径。”她说,每当听到毕业学生坚持帮助他人的事情,她就感觉成就感爆棚。学校自2009年起逐步构建志愿服务体系,让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帮助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影响周围的人。六高中已连续4年有学生入选江苏省“最美中学生”,在全市领先。

  完善的制度是保障

  打造一支优秀的队伍,不仅需要老师无私付出,还需要制度保障。这些年,六高中持续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优化德育考核推优机制,以评促建,不断提升德育管理水平。自2016年起,该校评选、考核并奖励校级德育工作带头人7名、德育工作能手12名、德育工作新秀8名,此外学校每学年评选、考核并奖励24名校优秀班主任,占比达到60%。

  采访了解到,学校历来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平时扎实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学年实施德育青蓝工程,举办青年教师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等德育技能培训,努力构建从青年班主任到骨干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晋升和继续教育体系。学校还十分注重德育管理的反馈,每学期开展班主任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该校班主任队伍深受学生信赖,近3年学生的满意率达96%。

  常开设德育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论坛,交流分享德育工作经验,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的传统项目。骨干班主任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让一批批年轻教师跟着前辈们的脚步,逐步成长,越来越优秀。担任班主任7年的李倩提起接受的帮助,依然感动。“我当班主任第二年,有一次熄灯前宿管告诉我,我班上一名住宿生不在宿舍,当我满校园找、吓得快哭时,当时的德育主任王伟安慰我,那句‘有我顶着’让我有了安全感。”李倩表示,这些年很多同事无私帮助,让她学到了很多,现在遇到问题学会了让自己冷静下来,再有章法地处理问题。

  担任班主任已有9年的万吉莉老师为学校德育工作传帮带的传统点赞。“我们做班主任前都要跟着师傅见习一段时间,学习班级管理的内容。特别好的一点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分享经验和技巧时都毫无保留。”她介绍,她在胡振辉老师那里学到了怎样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杜根华老师那里学到了让班级学生“人人有岗位”;在李偏老师那里学到了怎样给每个学生定制一张学情分析表,制定合理目标等。

  这支优秀团队在德育工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亮点特色,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活动中分享志愿服务经验。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