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推进车船用能清洁化替代

我市“绿色车轮”加快低碳前行

  本报讯 昨天,在经开区的一处工地上,一辆新能源喷洒抑尘车正在作业。加压后喷射的水雾与空气中的灰尘融合在一起,随后再降落地面,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的PM2.5和PM10浓度。据悉,自去年起实施“绿色车轮”计划以来,我市城市工程运输领域使用新能源车辆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港口码头也基本实现岸电系统全覆盖。

  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货车、新能源公交车……如今,越来越多的“绿色车轮”穿行在城市中。在惠山区的各大建筑工地上,也有30辆纯电混凝土运输车不停来回穿梭,成为路面上一道别样的“绿色风景”。

  面对混凝土搅拌车碳排放量大的问题,无锡南方混凝土有限公司积极引进电动化工程车,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投入3000万元资金,引进纯电混凝土运输车30辆,安装充电桩11座,有效降低了工程车碳排放量。”企业有关人员介绍,纯电混凝土运输车没有发动机带来的振动噪音,也没有尾气排放,不仅节约能耗、低碳环保,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经测算,车辆进场后最快2小时即可充满电,每次充电可续航200公里,每车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5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42吨。“也就是说,每立方米混凝土运输成本可节约60%,每车每年可节约油耗成本近10万元。”

  根据《无锡市生态环境基础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我市大力实施“绿色车轮”计划,除鼓励新增物流车、渣土车等车辆使用新能源外,还要求加快船舶岸电受电系统建设。

  滨湖区18处货运码头已全部安装和使用岸电设施。只见,船舶停靠码头期间,一名“跑船人”来到岸上,使用泊位上的智能化岸电设施为船舶充电,操作如同电动车使用充电桩般便捷。“用岸电替代传统柴油发电,无需使用自备辅助发电机,能以电代油从源头实现‘零油耗’‘零废气’,减少碳排放。”来自滨湖区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辖区港口企业码头使用岸电1172次,共计7195千瓦时,实现燃油替代2180升,分别减排二氧化碳5733千克、一氧化碳316千克、碳氢化合物13千克、氮氧化物32千克。

  “4月10日,我市出现了今年第一个臭氧超标天,日均浓度值为全省最高。”在日前举行的全市二季度污染防治攻坚例会上,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加大力度推进全电非道路移动机械、渣土车和商砼车的推广使用,尽早实现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化替代,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全力控制臭氧超标天数。(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