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无锡知识产权工作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为总纲,以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为重点,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与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和保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扎实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品质服务、高标准保护,全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协同推进
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谋篇布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战略决策,瞄准省知识产权“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将无锡市知识产权“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作为重大契机,专门组建编制工作专班,高质量推进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进一步阐明无锡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既是今后五年无锡市知识产权工作的行动纲领,也是知识产权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制定实施年度推进计划及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在服务和保障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制定出台了《关于服务和保障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的意见(试行)》。聚焦全链条嵌入,增强对创新的系统保护,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切入,深化与政府机构、法学院校、新闻媒体、园区企业的横向联系及协作,积极推动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的建立。市知识产权局立足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化行政保护和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提请市委、市政府审议出台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通过建成用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拓展知识产权基层工作站、布局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全覆盖维权援助工作网络等举措,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知识产权管理机制亮点突出。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6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并挂牌运营。目前保护中心已完成了机构编制充实调整,并在办公场地、人员编制、业务准备、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章立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后的保护中心已经面向全市物联网和智能制造重点产业及其相关行业内的备案企业提供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专业服务,后续还将利用直连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的优势,逐步扩大受保护产业的范围,并进一步依托重要行业的数据信息资源,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及导航服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成立极大地促进知识产权工作在专利的申请、受理、运营、保护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发展。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重点建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进保护中心向基层一线延伸,围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要行业,在产业集聚度较高、创新创造活跃、知识产权业务需求较大的产业园区,探索设立基于产业园区管理中心、区市场监管部门业务指导、法律和金融专业人员常驻的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推行基于法律服务、技术鉴定、纠纷调解、政策咨询等各类知识产权项目“一站通办”服务机制。同时,进一步吸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调解和人民调解等纠纷化解机构入驻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协同保护中心实现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
高价值专利培育初见成效。大力构建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协同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新机制,创建省、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形成高价值专利培育“无锡模式”。2022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689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439件,占授权总量的12.23%,同比增长46.41%。全年PCT专利申请量达到705件,同比增长7.9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4737件,同比增长20.03%,其中10年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665件,较上年底增长26.07%;有效发明平均维持时间超7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9.81件/万人,超过全省平均值9件以上。
全市企业专利授权量达62014件,位列全省第二位,占全市专利授权总量的89.94%,其中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5860件,占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69.43%,较去年上升7%。
第十四届无锡市专利奖共评出专利奖20项,其中金奖5项、银奖5项、优秀奖10项。获奖专利更加体现了专利产业化、专利运用和专利保护:从专利产业化角度看,20个获奖项目累计新增销售额477.65亿元,新增利润55.09亿元,新增出口额19.42亿元,企业专利产品的盈利能力提升明显;从专利运用角度看,有1项专利实施了普通许可,4家单位通过获奖专利向银行质押融资,融资金额达2908万元;从专利保护角度看,有1项专利通过诉讼保护专利权,11件专利购买了专利保险,围绕获奖专利共产生高价值系列专利申请632件,通过PCT途径申报同族专利63项,有12家单位组建了专利池,专利池中专利数量达到732件。企业对专利的保护形式日趋多样。
商标品牌发展态势良好。充分发挥无锡商标受理业务窗口便捷服务,持续拓展商标注册申请受理、变更、转让、质押等商标业务。窗口全年共新增商标申请业务2072件,其中注册申请业务514件,办理8笔商标质押备案业务,备案质押金额达6.41亿元,完成全市首笔餐饮商标质押贷款。2022年全市商标新申请45491件,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数累计达到260472件,同比增长9.27%。
版权创造、转化工作持续提升。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5个版权作品登记工作站,全年实现一般版权作品登记8079件,同比上升118.7%。宜兴长青藤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围省优秀版权作品产业转化重点培育项目库,推荐无锡太湖陶刻研究院申报“2022年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组织吴鸣文锡绣工作室等7家版权单位参加第三届江苏省版权贸易博览会,提高我市版权贸易在全省版权体系的影响力。
知识产权运用快速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成效明显。9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三批全国知识产权运营重点城市终期绩效考评,无锡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集聚区建设驶入快车道。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先后引进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30多家,围绕10个特色产业建设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全部进入正常运营,5家平台持有的可运营专利数量达1000件以上,可运营专利总数达10000余件,10家运营机构已实现营收超7000万元。
知识产权金融蓬勃发展。无锡市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实现银行产品、企业信息、知识产权评估一网通。积极打造全市知识产权金融业务服务共同体,组建完成“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作银行增至31家,知识产权保险合作单位增至6家。2022年全市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4.1亿元,63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近800万元,先后有205家企业参保知识产权保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1.97亿元,为43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险保费补贴经费达9.35万元。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显现。通过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推动和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深度对接,形成了一批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创新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强化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与运用,“西望紫砂”和“华美电缆”先后获批集体商标和驰名商标,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阳山水蜜桃”“无锡毫茶”“甘露青鱼”等地理标志项目运行,总结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推广。2家版权企业获评2022年“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中小微企业专利托管中心建设小步快跑,累计已建成12家,服务托管企业达到3000余家。
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推进
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领域,全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积极对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需求,全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建设。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司法局、市公安局、市版权局、无锡海关等多部门共同签署《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跨部门协作框架协议》,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的知识产权跨部门协作机制全面启动。成立了无锡市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实现精准对接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2022年全市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8件,下达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书11份,达成行政调解3件。开展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案件侵权判定270件,查处知识产权类案件255件,其中假冒专利类案件16件,商标类案件221件,奥运标志类案件18件。大力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核查工作,完成全市144家专利代理机构非正常专利申请的核查整改,实现撤回率97.5%以上。
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网络高标准推进。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验收通过并挂牌运营。中国宜兴(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组建保护中心基层分支机构建设,全市新建成基层工作站14家。无锡知识产权法庭、无锡知识产权仲裁庭正式成立。
聚焦网络平台,“剑网”行动成效突出。2022年9至11月,市新闻出版局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2”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电商平台销售侵权制品行为。出动“双随机”检查人员522人次,检查经营单位493家,收缴侵权盗版图书5000多册,办理版权案件29起。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多维度开展。无锡海关注重推行知识产权咨询、举报、维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对有较强烈保护需求、在国际市场被侵权或存在被侵权风险的企业,主动加强沟通联系,引导企业开展保护备案,优化备案工作流程,提高主动保护效能。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知识产权审判效能稳步提升。2022年无锡两级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599件,同比上升22.31%,审结2507件,同比上升32.93%。全市知识产权案件判决结案538件,调解485件,准予撤诉1128件,调撤率64.34%,同比下降13.61%,知产庭民事案件平均审理天数缩减到62.81天。
知识产权侦查、审判的刑事保护合力成效显著。为适应食药环领域涉及知识产权案件量大幅增加的新形势,公安部门主动开展职能调整,侵权假冒类犯罪打击职能由经侦转至食药环支队。2022年,全市在打击知识产权和制售假犯罪领域共立案104起,破案5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2人,提起公诉79人。
创新知识产权司法检察机制。聚焦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企业合规、项目中期评估,提高权利人的权利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将保护伞撑在科技创新最前沿,无锡先后出台《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行动方案》等知识产权文件10余份。2022年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19件30人,提起公诉60件146人,监督立案11件21人,抗诉1件4人。
知识产权“双向”协同保护。培育典型示范,强化正面引导。市知识产权局在商贸流通领域积极推行江苏省《实体市场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大力实施省市两级“正版正货”承诺推进计划和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正面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商贸实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全面提升市场实体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能力。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管理示范市场3家,省级正版正货承诺商城(街区)14家,正版正货承诺企业409家。依托法院非诉服务分中心,直接受理法院委托的民事商标权侵权、商标合同、著作权侵权等知识产权纠纷,强化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的有机衔接。全市非诉服务组织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近160件,开拓了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新途径。
知识产权宣传和人才培育持续有效
宣传工作亮点纷呈。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18年向社会发布无锡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实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改革后连续4年发布了无锡市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成员单位依托重点时间节点,围绕重点场所,精心组织“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0中国品牌日”“12·4宪法日”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发布公益公告,举办知识产权论坛、沙龙和大讲堂,以及宣讲进社区、组建线上青少年家长交流群等宣传手段,并借助省市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产权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知识产权工作、全方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氛围。市版权局通过制作版权宣传海报,发放版权宣传折页、宣传袋、冰箱贴等宣传物品,利用户外电子大屏、企业和社区电梯广告宣传屏幕循环播放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普及宣传。无锡海关组织业务专家宣贯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政策,指导企业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享受海关主动保护措施。市检察院围绕“4·26”知识产权保护日、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等开展主题活动,适时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着力宣传和营造法治、透明、公平的体制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
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积极依靠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帮助,推进基层知识产权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分批次、分层次选派在岗执法人员参加执法业务培训。市知识产权局开展专利执法实务轮训工作,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无锡开展专利无效案件审理契机,组织基层一线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案件审理观摩,直观体验和感受专利案件口审模式和技巧。解读《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指南(试行)》等相关规定,通过认真梳理办案程序和办案文书,制作执法文书的常用规范样式和执行流程,提供实际案例电子文书供基层执法人员学习、参考和规范执行。梁溪区知识产权局全程独立完成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审理,实现机构改革后基层局专利口审案件零的突破。组织开展企业高管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师培训、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以及各类行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先后共有超过430人次参加。围绕知识产权重点保护目录,推荐相关企业、科研院校及律所的20名专家、学者申请省级专利侵权判定技术专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等人才选聘管理激励机制,市司法局通过举办名优律师培养对象研修班、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专利代理师”资格律师培育班等方式,提升律师办理知识产权业务的能力和水平。市律师协会设立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吸纳35名知识产权律师为委员。无锡仲裁委将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列入仲裁员选聘条件,已聘涉及知识产权方面专长的仲裁员44名,占全部仲裁员的14%。
结束语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创新实力的综合体现,已经成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无锡严格按照知识产权“十四五”发展规划总体部署,主动把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使知识产权成为促进无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