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惠山泥人非遗传人周璐:25年,深爱这“泥土”

  惠山泥人,无锡一张闪闪发光的文化名片,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璐,正是无锡市惠山泥人厂有限责任公司主创人员。在泥塑行业奋斗了25个年头,她把青春、热血都献给了这一被誉为“运河明珠”的泥塑艺术,曾获“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技术能手”“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若问她为何深爱这“泥土”?周璐的回答简洁而坚定:“热爱、逐梦、回报。”

  在业内人眼中,要在泥塑事业有所成就,除了努力与天分,更重要的是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与很多艺术类工作相比,在泥人厂做泥塑入门难、收入低,要抵得住外界多种选择的诱惑,并非易事。“手捏三年,雕塑三年,十年下来才刚觉入了点门。”周璐说,土本有灵,塑之为艺,能在泥塑路上不忘初心,是因为她对家乡的泥土爱得深沉。从上世纪80年代初她随父亲去泥人厂上班开始,耳濡目染中,一颗神奇的种子已植入心田。1998年,她在择业时毫不犹豫就选择了惠山泥人厂,并先后跟随泥塑大师曹燕波、柳成荫学艺。周璐的梦想实现了。

  一代代的泥塑人,传承的不仅是技艺,更是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多年的磨炼与提升中,周璐对泥塑艺术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设计的作品简洁朴拙、神形兼备、造型新颖、色彩明快的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多年来,她在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国家、省市比赛屡获金奖、银奖,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彩塑作品《贵妃醉酒》《回娘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泥塑作品制作流程被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收录;作品《梦蝶》被大学本科设计专业教材收录……

  传统文化要传承,为大众所接纳,离不开创新。逐梦路上,周璐用探索“开道”,锲而不舍创精品。她将泥人作品融入家居摆设,设计出巧妙的悬浮灯作品《嫦娥奔月》。为了将泥塑嫦娥完美嵌入灯具,达到悬浮效果,她反复测试,泥的重量精确到了克。有人说互联网时代,3D打印能轻松做出逼真的模型,但在周璐看来,艺人的手是有温度的,每件作品都蕴含思想与情感。“我也会引入数字化艺术,让泥人增添智慧的双翼。”她坚信,惠山泥人能守得住经典,也能做得了网红。

  非遗艺术来自民间,也应回报大众,回报这片深爱的“泥土”。好作品不能曲高和寡,近年来,周璐成为文化的守护者,线上线下传播非遗文化。进学校、入社区、到广场,现场展示泥人文化的同时,她还开设直播课,在海外华侨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直播中,来自46个国家227所学校的华裔师生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到无锡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

  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锻造工匠精神。周璐坚信,汇聚热爱、逐梦、回报之力,惠山泥人一定能经历时代大考,奏响无锡泥韵的非遗新曲。

  □本报记者 逯恒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