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老厂房的自由感,更能激发新创意”

“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创意与生活”交织,焕然一新的建筑成年轻人的创业空间

  一幢幢老厂房里,打扮时尚的年轻人进进出出。树影斑驳,布满鲜花的道路安静平缓。三三两两的人群坐在咖啡馆门口晒太阳,或是讨论着运营思路,或是聊着商业合作的可能。时光流转,产业更迭,那些矗立在无锡运河畔的老厂房完成了历史使命,又承担起新的使命。老厂房最吸引人的,除了焕然一新的样貌,更是年轻的筑梦群体。

  近日,本报刊发《盘活工商遗产,城市更新添魅力更添活力》一文,引发各方关注。其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老厂房都是年轻人的梦工厂。这些年轻创业群体,带来新业态,区域和城市的未来,也因此收获更多元的可能性,城市活力就此迸发。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梁溪区的蓉运壹号,走近在那里干事创业的年轻人,寻找他们钟情老厂房、在此筑梦的缘由。

  孕育新业态、新经济、新人群

  斑驳的红砖瓦墙,一座座老厂房错落有致。这里的每一栋楼,都有自己的装修风格,尽情张扬着个性,展示着多元化的生活美学。园区内,过道干净整洁,围栏上爬满了蔷薇花,就连裸露在外的水电管线,也别有意趣,上面包裹着粗麻绳,麻绳“趴着”的动物玩偶,让人心生欢喜。身边,不时有打扮时尚的年轻人经过,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创意与生活在这里完美融合。这里,就是蓉湖大桥下,坐落在无锡运河边上的蓉运壹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我们开园至今已有8年,目前入驻了185家企业,创业及从业人员多为‘90后’新阶层。”蓉运壹号运营方负责人张世林介绍,作为无锡最早开展工业遗产转型发展的园区之一,这些年,园区在成为景区、社区的同时,也在打造青年人的创业孵化基地,致力于把一个个创业的“幼苗”培育壮大。

  这里曾是清末民初的惠元面粉厂,又曾是荣氏家族的办公用房,也曾是1960年的国营“559”厂。凭借着工业遗产的先天优势,当下,老厂房正成为培育新业态、发展新经济、聚起新人群的重要场所,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张世林告诉记者,园区内各企业的员工,平均年龄才29岁。在经历了8年的运行,园区企业大浪淘沙,数量和运行都趋于平稳,有九成企业都长期扎根在此地。有创办一年就从小型企业升级为规上企业的电商企业,有在园区内陆续创办了6家企业的“95后”创业团队,也有被北京上海等多个国际级平台认可的数字艺术企业。而今,园区正在用数字化园区的模式来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年轻企业更青睐新颖的管理模式,通过导入、整合各种数字化系统,更及时准确地为园区各个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在运营中心的一楼大屏前,园区数字整合平台的内容一览无遗。

  老厂房里住着自由的灵魂

  比起写字楼里的按部就班、西装革履,老厂房更适合自由的灵魂。朱婵娟是无锡姑娘,从小学唱歌的她,长大后把音乐作为了自己的事业,(下转第2版)

  

  “老厂房的自由感,更能激发新创意”

  (上接第1版)她也成为了全球国际音乐家协会认证声乐导师,2021年《中国好声音》全国城市海选的特邀评委。一路走来,她经历了很多,也想帮助更多普通人实现自己的音乐梦。于是,她成立一家文化公司,专为热爱音乐的素人造梦。走进蓉运壹号内的昕格音乐基地,五百多平方米的空间内,音乐教室、专业录音棚、下沉式舞台一应俱全。朱婵娟告诉记者,他们此前在写字楼里做声乐辅导,有诸多不便和束缚,看过很多办公场地后,最终把音乐基地落在了文艺气息浓郁,充满自由、舒适氛围感的文创园区。基地运营以来,高峰时学员达600人。“我们刚刚拿到今年《中国新声代》无锡地区的试唱会初选授权,接下来又要忙了。”朱婵娟说。

  老厂房的自由感,更能激发新创意。蓉运壹号内的浮游文化工作室是一个由“90后”组成的小团队。团队共有8人,最小的成员出生于1999年。记者到访时,他们各自忙碌着,工作室内有绿植和秋田犬,成员的装扮也是不拘一格。“我们不喜欢紧绷的状态,这里很自由,只有这样有灵感,才能创新。”企业的创办者黄赟和沈骏杰都是无锡人,编导专业,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和北京闯荡过。几年前,他们在蓉运壹号参加了艺术家朋友的展览,从此喜欢上了这个园区。2021年,二人创业,一合计,就把工作室开在了这里,做数字文创。二人直言,蓉运壹号既有北京798艺术区的感觉,又有上海石库门的风格。他们所经营的事业,需要不断有新的认知,“换种形式讲有意思的故事”,而蓉运壹号本身,就是在老厂房里讲新故事,在这样自由与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工作,总能碰撞出新的想法。

  新与旧的交织形成磁场

  从岁月深处走来的老厂房,具有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属性。而这种新与旧的交织形成了一种吸引年轻人的磁场。走到园区深处,一处处庭院各具特色,水景、绿篱、座椅错落,小巧而精致。而这些美学意蕴深厚的庭院不少是在此创业的年轻人自己捯饬的,开办了积羽建筑艺术的唐丽新就是个好手,江南风格的庭院令人过目不忘。2018年,她与朋友一起到蓉运壹号创业。去年,她开始单干,办起了积羽建筑艺术,仍然选择落户园区。“设计师对工作的环境要求很高。我喜欢这里时时刻刻能与自然对话的氛围。”目前建筑学博士在读的她告诉记者,博士研究课题聚焦现有建筑的复兴,老厂房留存着时间的记忆,更有温度,也更能打磨出好作品。她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办公室泡上一壶茶,铺开设计图,在如此有氛围感的地方,通过一个个设计,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蓉运壹号内不久前开出了一家黄金文化艺术馆。三位“85后”“新无锡人”要在这里打造一条关于黄金的全产业链,开展文化创意、企业咨询、餐饮等多元化的服务。建筑面积690平方米的艺术馆共有两层,划分出了产品展示区、发布区、私人定制室、餐吧等不同区域。“园区原本已经没有适合我们的办公室场地,等了半年,才算等到。”企业负责人王勇礼来自江西,他直言,等待是值得的,艺术馆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实现他们对产业更新的设定。

  “老厂房是延续城市文脉、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仍有更多提升的空间。”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政府部门也会加大政策扶持,帮助其导入更多符合定位的文旅融合产业和内容,赋予其新的价值,为在此筑梦的年轻人插上腾飞的翅膀。

  废弃的厂房里虽然没能再次发出轰鸣声,然而屹立的建筑并未就此沉睡,它们正在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乐章。

  (韩玲、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