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残疾人就业一户一策

堰桥街道精准帮扶,“小修小补”便民服务有序回归

  本报讯 惠山区堰桥街道“惠爱”残疾人之家的邱晓芳,日前赶早来到位于金惠苑小区金乡邻乐民中心的服务点,这个由核酸小屋改造成的“惠爱”残疾人驿站,专门给她设置一个空间,让她在这里为社区居民进行缝补服务。堰桥街道残联在政府兜底保障的基础上,“一户一策”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创业、就业的精准扶持,并通过孵化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岗位、开展特色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措施,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点亮残疾人“就业梦”。

  “搬进这个地方才两天,里面还有空调,我非常喜欢。”今年47岁的邱晓芳在16年前遭遇一场火灾,被确定为肢体三级伤残,一台脚踏缝纫机,一台拷边机,一个电熨斗,成为她谋生的工具。今年3月,她加入堰桥街道“惠爱”残疾人之家后,工作人员不仅帮她申请了工作补助,还为她入夏之后工作条件改善想办法。金惠苑小区的居民范阿姨见到小区里开了裁缝店,一大早就把要改短的两条裤子拿到残疾人驿站,邱晓芳用尺一量、剪一下,拷个边、熨一下,几分钟时间就搞定了,付费4元,比普通的裁缝店便宜又方便。“在推动培养残疾人就业创业过程中,大家发掘身边的百姓需求,一步步把缝补、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便民服务有序回归到社区。”街道残联负责人说,更多地培育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纳入社区便民服务体系,在实现就近就业的同时,满足百姓的生活便利诉求。

  陈家桥社区的残联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居民汤某因长期用眼过度劳累工作,导致双眼视网膜脱落已经三年,寻医未果,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坠入低谷。在社区帮助下,汤某参加市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培训后,成功再就业。目前汤某已在无锡某盲人按摩院工作半年,受到好评,生活之帆再度扬起。

  金惠社区居民徐某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他心灵手巧,会做手工编织。社区鼓励他参加街道组织的手工编织培训班,引导他把手艺活变成产品。不久,徐某编织的手工装饰品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今年,在堰桥三月三民俗文化节中,他制作的20多件手工编织产品卖了近800元。“残疾人创业没有手艺怎么办?残疾人手艺如何实现产品上的突破?”堰桥街道残联负责人认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就要“授人以渔”。目前,街道开设计算机基础、多媒体制作等培训班,很受欢迎。下一步,堰桥还将探索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联合更多的企业家和社会组织,让更多的残疾人获得自立自强的就业机会。(裘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