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以前投1吨物料需要3个人工,现在只需要1个人工,从人员、安全、环保的角度,都比以前提升了很多。”江阴企业三良橡塑生产的钴盐助剂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自企业新厂区投用后,生产线实现了全程自动化,这让细分行业龙头三良又向“世界第一的钴盐生产基地”迈出了一大步,企业技术部长苏超透露,“目前,企业的钴盐助剂产线智能化水平国内领先,确保了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哪里有“千企改造”,哪里就有智能制造。当前,江阴正全力推进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让三良橡塑等工业企业更加关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帮助企业加快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争取到明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全力打造“数实融合”江阴样板。
企业敢转、愿转背后是政府在助力。江阴高新区积极整合资源搭平台,专门组建“体检专家团队”,为全区148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免费上门体检服务、71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问题。去年以来,全区累计新增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1家,省星级上云企业31家、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7家,无锡市智能工厂1家、智能车间4家、智能场景5家。
“千企改造”让不少企业更加重视起“长远账”。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化深冷装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深绿新能源投资4000万元成功开发了深绿物联网云平台,并在车间内上新了大量智能化设备。企业软件开发部总监朱小虎介绍,这样一番改造过后,企业能更加精准高效确保每道生产环节稳步推进,生产成本降低了10%左右,(下转第2版)
大力实施“千企改造” 加速打造“数智雨林”
(上接第1版)与此同时,今年1至4月,企业订单数同比增长30%。
赛道上的“快人一步”换来的是可观可感的发展效益。兴澄特钢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的终身、全产业链溯源,设备综合效率提高了20%以上;赛特精密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检测设备为基础,完成从领料到生产到质检等工艺的一体化全流程管理,使车间用工降低6.9%、产品不良率降低1.3%;信邦电子研发定制智能生产线11条,实现生产线自动化、降低生产成本,让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9.8%……
让“数智雨林”日渐繁茂,江阴综合运用数字化诊断、投入补贴、贷款贴息,“一企一策”实施装备数字化换代、车间智能化升级、工厂网络化发展,全力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据悉,江阴将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800家,新增智能制造标杆100个,推进20个以上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30个以上智能化应用场景,争取到明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全覆盖。
(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