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仁山
今年夏收期间,锡山区对千亩小麦示范基地进行了无人收割机自动化收割,包括麦田行进路线的事先规划与收割机的智能设备都是通过电脑实现自动化控制,所有收割过程通过收割机的智能设备自动传输至控制室,工作效率较人工操作提高20%以上。据了解,当地不少农业园区已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要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支撑,努力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求,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并不断释放数字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纵观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近年来,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通过牵头实施“六大行动”,在整体上不断推进全市数字乡村建设,令不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但与上海、宁波等地区相比,尚存在短板,如大中型农产品综合电商平台数量较少、农产品网上销售额不及预期等,农民获得的红利有限。因此,必须着眼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持续强化乡村“数字引擎”功能,最大限度释放数字红利,惠及广大农民。
建好数字乡村,可先从产业上入手。目前,数字化浪潮为乡村产业振兴打开了新的空间。我市入列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锡山区、惠山区,已将数字技术基本贯穿了农作物耕、种、管、销等几乎所有环节。尤其是从全天候监测气象、土壤、温湿度,提升种植水平;邀请专家通过视频远程识别诊断病虫害,推荐优选用药方案;采用智慧系统精细化数字化管理人员、农资、设备等;发展电子商务,拓宽农副产品销路等。这些“数智”赋能手段,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不仅使农业生产更精准、更高效,而且使乡村产业形态更丰富、产业集群更壮大,两区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的红利也日渐丰厚。
其次,由于数字技术具有精准快速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如通过“数智”赋能,整合乡村党建、旅游、村民信息等数据,建立“村村享”智慧治理平台,解决群众办事门难找、跑路远、环节多、手续繁等突出问题,让村民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办事不出村”。上海闵行、浙江德清等地科学合理绘好“数字乡村一张图”,通过智慧治理平台或村情监控中心,方便快捷地做好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外来人口管理等工作,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大力提升了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这种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最后,聚焦乡村社保和就业服务、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等领域,通过“数智”赋能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乡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特别是对中老年农民盼望的“医养一体化”,就可采用“5G云医疗”的方式,利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助中老年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可以说,数字技术的赋能既能极大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又可有效降低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成本,从而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新路径。
(作者系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