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万家门,结万家情,教育在校与家的紧密携手间变得更加温暖。今年4月,“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正式启动,我市教师全员参与、覆盖全体学生的家访工作新格局正在形成。
“家访做了许多年,很多事在我们看来都习以为常,如今细细回忆才发现有很多故事值得回味。”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高三(5)班班主任褚艳说。通过家访,教师能真正走近学生,一个个暖心故事在师生间发生。
看到独特的学生,写出独特的教育故事
走进学生家庭,才能走近学生心灵。通过家访,教师看到一名学生独特的成长轨迹,并以此定制教育方法。
“在学校,我们顶着成绩的压力,很难真正敞开心扉。而家访让师生关系延伸到校园外,变得更加亲近。”褚艳表示,处理学生的具体问题时,家访能帮助自己突破瓶颈。她分享道,班上有名学生十分优秀,但临近大考会感到焦虑和紧张,简单的安慰无法起到作用。于是,褚艳和辅仁高中党委副书记马彩红共同前去家访,从家庭中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与家长和学生深入交谈,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一次家访后,现任辅仁高中高二(4)班班主任的傅竹伟在学生身上看到了喜人变化。“那名学生很开朗也很调皮,家访中,我询问了家中情况,也更了解学生的性格,开始想方设法提升他的学习专注力。”傅竹伟笑言,日益优异的成绩就是学生给他最大的惊喜。
访万家,见百态,家访是一场温暖的教育行走,教师在家访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职业故事。
“你怎么来了?”“我妹妹在这。”一次家长会,一段师生间的对话,牵出一段由家访开启的奇妙缘分。
“沈毅(化名)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直到家长会上看到他,询问后才得知,他的妹妹也考到了辅仁,还在我教的班上。”傅竹伟回忆道。2014年,傅竹伟开展了全班家访,而沈毅一家让他印象格外深刻,“那天我和一家人聊了不少,或许就是那时给他还在上初中的妹妹心中留下了‘辅仁印象’,考上辅仁高中就成了她的目标。”傅竹伟告诉记者,沈毅大学毕业后开始自己创业,准备支持妹妹出国读硕士。他感叹,家访是全面认识一个学生,走近一个学生的过程。若是有机会保持联系,会发现自己能在学生生命中留下一些痕迹,这也是教师职业的价值所在。
多年坚持家访,教师有收获有感触
在周末、在寒暑假,迎着艳阳天、顶着大雪天……辅仁高中教师的家访工作始终进行时。
每月访几天,每周访几家,教师都有规划。褚艳表示,家访并非一时兴起,说走就走,而是根据已有计划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我们会提前、多次与学生沟通,征得学生同意后再与家长确认。若是某位学生刚好遇到困难,我们就会把他的家访日程提前。”褚艳说,如今,她已经把家访的准备工作融入日常教学,细心观察学生在校表现,在心中形成学生的“个性档案”。
丰富的家访经验在多年实践中积攒而来。“学生的心理活动、表现方式、家庭情况都相对复杂,家访考验着我们的心理学知识。”褚艳说,紧张是多数教师初次家访的心情。最初,褚艳把每一次家访作为一堂课来准备和打磨。她会提前了解家长的职业,回忆与学生在校相处的点滴日常,还会在脑中预演各类情景和对话,希望让家访的效果达到最佳。家访需要“破冰”,而这一任务需要教师来完成。“通过分享点滴小事,家长和学生都会感受到我们的用心,把我们划进‘朋友’领域,如此才能做到交心。”
为什么在通信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依然要坚持家访?采访中,教师都提到,投入家访后会发现,面对面交流所提供的情绪价值是媒介无法替代的。
傅竹伟认为,教育应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人,教师也不仅仅是教一门课,还应教给学生应对未来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有足够能力踏入社会,从容应对生活。“孩子生活中的细节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教育信息补充,而这些能从一次次家访中,和家长一次次的深入交流中获得答案。”傅竹伟说,对全班学生进行家访,不仅是深度了解班级的过程,更是一次“无形”的德育课,让学生看到教师做事的态度。“多年经历告诉我们,不是每一次家访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要用心做好这件事,让每位学生清楚自己一直被关心着。若是有幸看到了学生的喜人变化,那都是给教师的惊喜礼物。”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