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周刊

由一只桃不停歇的创新脚步说起

  无锡是甜的,说的不仅是酱排骨,还有甜到心底的阳山水蜜桃。每年一进入6月,水蜜桃采摘、上市的一举一动都会为无锡市民所关注。个大、汁多、味甜,水蜜桃就是这么让人难以拒绝。一只桃能风靡全国、撬动16亿元产业链,固然跟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和火山地质条件有关,也离不开科技人员、桃农、物流企业等方方面面多年来的不懈创新求索。可以说,是满满的科技范让阳山水蜜桃的“甜度”能一直“在线”。

  比如在土壤上,阳山虽然“家里有矿”(火山灰土壤),但当地政府仍然很注重土壤改良,设立了200个土壤检测抽样点,建立长期土壤动态数据库。在品种培育上投入的心血更多,阳山镇与省农科院紧密合作加快水蜜桃新品种的培育推广。阳山的33个桃品种中至少有15个由省农科院选育。为了延长桃子的保质期,物流公司在冷链配送上动足脑筋,要根据桃子的糖度、品种、耐冷性等因素做出科学的温度控制方案。正是这种精益求精全流程的接力创新,才让阳山桃的脚步走得越来越远。

  科技种桃的成功做法,相信能给无锡本地其它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带来有益借鉴。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当下,农产品种植不能再被动地“靠天吃饭”,必须要植入更多科技基因,走绿色化、标准化、精品化种植之路,让特色农产品种植成为富裕一方百姓、丰富市民餐桌的幸福产业。细数下来,无锡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还不少,有杨梅、青鱼、百合、茭白、水芹等,这其中的多种产品都面临难保存、产量少的难题,往往声名在外但不见其影,种质长期不改良也易导致品种退化,对外销售竞争力不强。

  以杨梅种植为例,无锡滨湖、宜兴的杨梅在本地市民中的口碑都不错,但在知名度、种植规模、销售价格等方面与浙江一些产地的杨梅相差较大。杨梅种植受天气影响很大,在6月前后进入成熟期,但这段时间又易遭遇黄梅天,果子会出水发霉,掉果也多。浙江仙居、三门等地前几年和农业科技单位合作探索大棚种植杨梅,棚中可控水、控温、控湿,果子品质好、价格高、上市早,尤其是能在杨梅成熟期避开梅雨季,保证了品质和收益。相较而言,无锡的杨梅种植仍以传统方式为主,抗自然灾害能力差,需要在加大科技投入上下更多功夫。

  农业不仅能提供农产品,还为城市构筑了生态屏障、为市民留住了乡愁和记忆。今年3月,省农科院无锡分院挂牌启运,期待无锡相关部门、地区能用好“外脑”,在生物育种、种植技术改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有更大突破,让无锡的特色农产品在科技的加持下走得更远。(石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