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天气炎热,人容易产生烦躁、易怒情绪,有时甚至会与他人发生矛盾纠纷。不久前,在新吴区旺庄路附近,就有两个广场舞团因为“抢地盘”发生矛盾纠纷乃至报警。最终,双方在天山路警务工作站内经过多方“会诊”调解后握手言和。
“我们矛盾纠纷自处率目前已达到99.9%。”天山路警务工作站站长李鑫告诉记者,广场舞团纠纷只是他们日常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事件中的一起,在事件的化解中,如果不能现场解决,警务站会充分发挥街面枢纽作用,借力“调解联盟”,着力将突发矛盾风险防范在早、化解在小、处置在无声无息,做到“矛盾不上交,调解专业化”。
“我们今年1月以来接到矛盾纠纷6000余起,其中非治安类矛盾纠纷占比78.58%,对这些矛盾纠纷基本上都遵循‘小事不进站,大事不出站’的原则在现场或站内解决,移交到街道矛盾调解中心的只有3起。”李鑫透露,天山路警务工作站矛盾纠纷调解率高有“秘诀”。警务站建立了“3+4+N”工作模式,由站内专职调解民警、辅警组成驻站调解员队伍,对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同步联动综治、司法、信访等职能部门,进行专业化调解。同时,聚焦警情源头治理,警务站牵头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成立了旺庄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驻天山路警务工作站人民调解室。每周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矛盾纠纷特点走势,动态合署办公,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研判分析及重大疑难纠纷处置方案。警务站还借助政法综治网格化管理多渠道收集掌握辖区社会面各类不稳定因素苗头,对预警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站所联动,对非公安管辖的问题通报司法、劳动等相关职能部门,强化互联融合。
李鑫说,为了提高矛盾纠纷调解率,警务站还对硬软件进行了智能化提升。比如,站内专设“互联网+”远程调解室,配备专用会议一体机,可供当事人“定时、预约、视频”开展矛盾纠纷调解,打破线下调解时间地点限制。引入“律兜”无人律所自助机,成为全市首个配备无人法律服务岗亭的警务站,在线匹配5万名注册律师,为到站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