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建青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时,首次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断。今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希望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是我们在“两个大局”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文化思维方法等,都是当代中华民族创造现代文明、走向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譬如,我们从“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文化思维方法中理解“中国”,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中和中庸思维,知道我们凡事应有一个适当的“度”,超过这个“度”,就是“过”,没有达到一定的“度”,就是“不及”,或者说就是《论语》《中庸》等典籍中所说的“过犹不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理解文化中国、思维中国,我们就会发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维方法在治国理政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注重“根”和“魂”的有机结合
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和“魂”才能实现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没有在其发源地西欧生根发芽,反倒是在“他乡”的中国发扬光大。这一“历史谜团”,到底是什么引发的?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高度契合性。正如郭沫若先生在1926年发表的《马克思进文庙》一文中所谈到的,孔子对马克思说,“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而马克思也感叹道:“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是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相通之处,从传入中国开始,在发展过程中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譬如,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其背后就是二者结合的典范。“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中的“群众”二字最早出自《荀子》“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艾思奇亦曾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二者“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二者“根”和“魂”的有机“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就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必须注入马克思主义之“魂”才能实现凤凰涅槃,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不断探索新经验
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譬如,在重大工程方面,无锡市积极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设立专门研究院和发展基金,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启动编撰《无锡史》工程,连续举办多届江南文脉论坛;在弘扬中华文明和地域文化方面,无锡强化锡剧、二胡等文化标识,让惠山泥人、紫砂壶等“非遗”散发新的时代魅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城市文化方面,无锡打造“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城市文化品牌,利用自身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文化等历史文化名城优势,让历史文化、工商文化、创业文化成为无锡重要的文化名片,让无锡成为世界读懂江南的一扇窗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只有把“根”与“魂”有机结合,中华民族才能不断创造现代文明,不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无锡市应结合地域文化、城市文化,让自身优秀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的不断结合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新经验。
(作者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