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阴周庄绿色生态智创园主体项目开工仪式在山泉村项目现场顺利举行。该项目将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打造为江阴纺织印染产业的生态绿岛工程“样板”。现场开工的消息让山泉村的村民们很是兴奋,“这个腾笼换凤之举,不仅能带动周庄纺织印染行业转型升级,还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绘就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又一幅‘富民强村’新图景。”
其实,山泉村近十几年的巨大变化,可以在一幅幅“富民强村”的实景图里找到答案。今年3月,长篇报告文学《振兴路上》在宁首发,该书详细记述了山泉村从一个发展滞后的“问题村”,成长蜕变为一个美丽幸福的“典型村”的振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认识到,乡亲们的生活幸福才是硬道理,老百姓的认可是我最大的收获。”山泉村党委书记李全兴说。
这幅振兴图景的勾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009年,李全兴在村民的期待下走上了村负责人的岗位。接手山泉村时的场景,李全兴历历在目。这个2.3平方公里的小村庄被夹在各个先进村中间,像是高原上的一处洼地。经济落后不说,村里人心涣散,干群关系紧张,邻里之间常常会为一些细枝末节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当时小村庄可以说是暗流涌动,想打赢这场“硬仗”并不容易。
“这个路灯是3.0版的,村庄的发展首先就是从这个路灯开始的。”沿着村庄小道一路向村内走,山泉村村干部告诉记者,李全兴上任时,出行不便是村民们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之一。眼看年关将近,他就把村内道路细分成段、责任到人,和村干部们一起把影响修路的难关、障碍一个个击破,仅用三天时间就修补平整完道路,让村中每条路上都架起了路灯。
行走在山泉新村内,记者注意到,每幢楼的底楼都建设了老年公寓。村干部介绍,这是提供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的。“儿子要讨老婆了,女方嫌我们房子太破,80岁的老母亲还跟我们挤在两间平房里。”村干部告诉记者,正是群众的抱怨让大家下定决心:要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住上满意的房子!
最终,山泉村反复琢磨,提出了“三置换”的办法,并主动向市镇两级汇报,争取到试点机会。在征求村民在户型、楼层、面积以及购买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山泉村还专门邀请苏州设计院做小区规划设计。动工不到三年,总投资3.8亿元、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的山泉新村,在碧波荡漾的山泉河边拔地而起,商店、书场、服务站、卫生室、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经过几年努力,山泉村成功化解了4700万元债务,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90万元。村民的钱袋子一点点鼓了起来,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昔日的落后村蜕变为拥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百余项荣誉的“明星村”,李全兴也被评为“全国最美村官”。他站在领奖台的那一刻真情流露:“这个奖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山泉村全体村民,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
现在,人人都说山泉村村如其名,流淌着“幸福泉”。如何让这幅幸福图景复制到更多的地方?这或许就是《振兴路上》问世的意义。“要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努力方向,让幸福之泉在山泉村的土地上永续流淌!”李全兴说,山泉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和努力,希望有更多农村在祖国大地展现振兴图景。(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