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教育周刊

无锡职业教育如何赋能现代产业发展

听书记校长说

  7月18日,我市召开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暨专题协商会,会上,市政协委员瞿立新、沈挺、季玲莉、蔡军围绕产教融合新格局新生态新风口、促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本刊整理了他们的发言以飨读者。

  绘制职业教育发展新图景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瞿立新

  当前,无锡尚未完全做到“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涉及不同县(市)区、行业及多个主管部门,多头管理现象导致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许多问题难以协调解决。

  为此,锚定无锡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强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硬”“软”两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既要抓好对接“465”现代产业集群的专业类建设,也要重视对接旅游商贸、文化创意、民生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专业类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传承创新吴文化、江南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上探索新经验;系统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政策体系、要素支持和重点项目建设体系,把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功能有机集成、设施设备先进、资源集聚集优、团队结构优化、管理集约高效的实体化区域产教联合体,在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职业院校应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着眼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从校企指向一致的可量化指标切入,探索建立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学业、就业“六业联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能级,校企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品质服务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推进科教融汇,引导职业院校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推进职业院校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产教沟通协调和行业指导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通过引企入校、股份制合作等多样化形式共建特色产业学院,贯通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全过程各环节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企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校企共研人才培养模式,协同提升企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推动职普融通,满足职业院校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崇尚一技之长”的社会氛围,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等方面,实行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同等待遇,展现无锡更好发展、更美生活的沉浸式新图景,多措并举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留锡率”。

  讲好职教发展的时代故事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 季玲莉

  目前,产教“合而不融”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等“工学六融合”方面尚不够深入,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进一步加强引导对职业教育的舆论导向,让社会各界给予职业教育更多关注与支持,例如:如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活动周的社会效应,不流于形式,从时间、空间上找契合点,从内容、形式上找创新点,让职教活动周真正走进社会千家万户,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利用公益广告,营造全市对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尊重,加大对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和表彰力度,深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典型案例,总结产教融合成功经验,讲好职教发展的时代故事。

  加快构建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学业、就业“六业联动”校企合作平台,可适度扩容产教融合储备项目,同时持续优化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申报的流程,搭建多部门联合审批的“绿色通道”,让项目的申报更加便利高效,让更多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能尽早落地。

  结合“465”现代产业集群构建的区域布局,有侧重地在全市范围内根据产业布局的集群效应培育、遴选,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试点区域或产教融合头雁企业。

  构建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就业的“直通车”,解决因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学生就业难、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加速搭建就业需求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可以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库、学校人才培养资源库“两大信息库”,让职业院校通过信息平台精准了解产业发展信息,掌握人才培养发展动向,加快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提高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切实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促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沈挺

  技工教育在促进产业工人素质提升、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技工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造成当下大学生“就业难”与中高端“人才荒”并存的难题。

  因此,建议以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为根本,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培养过程、课程教学体现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着力将技工院校打造成为集学制教育、公共实训、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育人基地。锚定“好就业、就好业”,把就业质量作为办学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大力推进、积极实施“优生、优企、优岗”政策,促进学生就业精准化。

  持续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强化无锡技师学院龙头地位,吸引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与技工院校组建技工教育联盟,创新校际、校企、产学融合办学模式,共享招生、就业、师资、实训基地、技能竞赛等优质资源。支持企业举办技工教育,以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为切入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在专业规划、课程开发、师资团队、实训基地、评价考核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休戚与共、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深入拓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多部门协同,以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及规模以上企业为着力点,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学生学徒制试点,强化精准培训、高效培训,推动师徒结对子、名师出高徒。

  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构建教学与生产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技工院校、品牌特色专业群、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全面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完善校企“双导师”“双基地”联合培养机制,大力引进能工巧匠、企业工程师、高技能人才,承担专业教学和实践训练任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在教师的“引、培、用”上多下功夫,以更宽视野引进高水平教师、工匠人才到校带徒传技;畅通教师的资格认定、职称评聘、进修培训等各类通道,拓宽教师的成长空间。

  为无锡产业发展更新迭代提供强劲动力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 蔡军

  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对标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仍然存在资源布局不够优化、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服务水平还需提升、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进一步推动学校专业建设与无锡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无锡产业发展更新迭代迅速,技术人才要求高、需求不确定性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发展还不适应。而围绕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在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十分薄弱或还有空白。因此建议建立专门机构,根据我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发展需求和人才紧缺情况,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市域统筹,处理好盲目冒进和滞后乏力的关系,聚力布局和打造未来专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有力支持和服务我市“465”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强劲发展。

  进一步充分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按市场经济思维、新发展理念,制定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特色政策和运行机制,让职业院校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通过鼓励校企合作和社会培训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增强院校办学实力。同时,进一步完善“政行企校”联系沟通机制,增强职业院校使命感、责任感和服务发展的主动性。

  进一步加强支持产业强市的高职教育资源布局建设。随着新技术发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未来产业快速兴起,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愈加紧迫。要促进无锡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抢抓我市未来发展主动权,应加快推进新一轮高职院校规划布局,优结构、提规模、明特色、强优势,形成职业院校对无锡产业发展可持续的强大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