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月
他是书法篆刻家、制谜高手。他是泰州人,却被很多无锡人怀念。他就是惠山乾隆御碑的修复者——王能父。近日,由无锡灯谜学会会长项行编著的《能父艺事录》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人们对王能父的回忆文章,王能父的书法、篆刻、诗作、谜作等作品,以及无锡园林里那些匾额、对联、石刻上的珍贵字迹。它们是王能父留给无锡的文化财富,如今,化作了无锡人对这位泰州人的长久思念。
王能父(1915—1998),出生于泰州书香人家,晚年受聘于无锡园林部门,其“诗、书、谜、印”堪称四绝。“老伯伯:您好!我是一个十七岁的青年学生,不知什么原因,我对谜语很有兴趣。过去,我只是猜谜,现在,我开始了制作谜语……”这是一封写于1983年的信,收信人“老伯伯”,是时任无锡市工人文化宫灯谜组顾问的王能父,写信的“十七岁的学生”,则是在上高二的项行。项行初一时接触灯谜,1989年加入灯谜组织。“遗憾的是,当时王老虽是太湖职工谜联社的顾问,却已经长居苏州养老了。”项行说,他虽无缘见到王能父,受其教诲,但“王能父”这三个字于他而言,就是指路明灯。“王能父对无锡谜坛的贡献有目共睹。”项行介绍,王能父作为无锡早期灯谜组织的顾问,带领无锡谜人走出去,参加谜会,开阔眼界,“无锡灯谜”非遗传承人荣耀祥、王子安也从王能父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十多年前,在项行着手准备编著《无锡谜韵》时,便有意收集关于王能父的资料。在友人的鼓励、帮助下,项行决定为这位泰州人立传。“王老精谜,汇总起来多达1300余条,书中收录其谜作700余条,全面反映王老各时期的灯谜风格;王老好诗,诗风恬静冲淡,经四处找寻,整理出130余首;王老工印,书中主要选择了其自用、景点、闲章和灯谜四类印,计有160多方;王老擅书,留下的书迹颇多,辑录时,选择了其中60余幅作品。”项行告诉记者,王能父写得一手好字,这也是其受聘于无锡园林的主要原因,《能父艺事录》收录的,既有遍布于无锡各大园林的王能父书迹,也有王能父1982年在鼋头渚举办书法展时的作品,还有一部分为谜人所收藏的作品,足以见得王能父书风全貌。
王能父为无锡园林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其中,最为无锡人称道的是王能父协助园林部门对乾隆御碑的修复。据了解,惠山脚下御碑亭中的乾隆御碑曾被炸毁,因为找不到拓片,又没有照片,园林部门登报征集线索也无果,亭子就一直空着。不久,工作人员从地下挖出了碎碑,拼接后发现缺了十几个字。彼时,王能父受邀在惠山修复碑帖,大家便找他帮忙。王能父日夜拼凑,拓出残字,再根据典籍内容,通过临摹乾隆笔迹,对石碑进行修补与再加工,历时大半年,终于摹写完成了碑面内容。当乾隆御碑重新立于亭内,人们无不称赞王能父的功力,乾隆御碑亭也再度成为惠山的标志性景观。无锡惠山古镇景区管理处文化总监金石声得知项行编著的《能父艺事录》问世,直呼他“做了一件大好事”。而无锡人为王能父出一本纪念集,也是这座城市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能父艺事录》
项行 编著
古吴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