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市民来机关参观、送政策到小区、座谈交流听取建议……8月份开展的无锡第二届“政府开放月”活动颇受市民关注,一些热门活动的名额甚至要靠“抢”才能获得。活动的“热度”,凸显了“政府开放”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通过增加开放主体数量、拓展开放渠道、聚焦特定主题、面向特定服务群体等方式,拉近政府与市民的距离,以真诚务实的“开放”聚众智解难题,可以更好地打通政府联系服务市民的“最后一公里”。
不管是城市建设、企业发展还是市民日常生活,都与政府工作息息相关,但城市在快速发展、企业和市民的需求复杂多样,政府要当好“管家”并不轻松,需要主动“开放”,俯身倾听民意,校准施策方向。同时,顺应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会适时进行调整,企业和市民办事想“找对人”也不容易,需要通过“开放”对政府部门工作有深入了解。当然,政与民“双向奔赴”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见面拉家常,而是要通过交流互动消除偏见误解、凝聚共识智慧,为解决各类问题寻求最优解。
办活动意味着要投入,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单位的“政府开放月”活动,要耗费不菲的人力、物力,应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提升“开放”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每个政府部门都承担着本领域内多项工作的管理职能,面面俱到“开放”不现实,可以选择两三项市民关注度较高的工作进行“开放”,不贪多求全,强调少而精,以真诚务实赢得服务对象的满意。比如在今年的“政府开放月”活动中,市住建部门组织的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参观活动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策宣传活动,让市民对加装电梯和大修基金使用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有助于让这两项民生政策惠及更多市民。
政府工作“开放”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还体现在面向特定服务群体上。一些平常“能见度”不是很高、工作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和单位,在“开放”时更应做到有的放矢,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问计纳谏。此次“政府开放月”活动中,我市人社部门下辖各级劳动仲裁院开放仲裁庭审活动,让劳动者、企业管理者、律师等现场了解解除劳动合同、工伤待遇、劳动报酬争议等案件的审理过程,既能帮助劳动者合法维护自身权益,(下转第2版)
真诚“开放”,释放更大“政”能量
(上接第1版)也让企业管理者知晓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矛盾纠纷。同样,海关、税务、知识产权等部门都可以针对跨境电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知识产权仲裁工作等进行答疑解惑,做好政策的科普工作,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说得很在理,真诚才是“必杀技”。这两年,包括无锡在内的许多城市都推出了“政府开放月”活动,要让这项工作有特色、行得远,参与部门、单位要拿出实打实的诚意,不断通过“开放”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城市注入强劲的“政”能量。
(石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