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谨防工作中的“生鲜灯”现象

  走进生鲜食品农贸市场,不少摊位会使用特殊灯光给食用农产品“美颜”,“生鲜灯”指的就是此类灯具。经“生鲜灯”打光,肉类食品看上去更加光润有“血色”,水产品则更加鲜活能“养眼”……因其误导消费者的感官认知,最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禁止使用“生鲜灯”。

  “生鲜灯”作为一种现象,不但农贸市场存在,在一些单位或者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同样存在。比如,工作总结时,对成绩浓墨重彩、任意拔高,对问题轻描淡写、涂脂抹粉,基层深层次矛盾和困难以及群众反映的历史遗留问题仍久拖不决;汇报宣传时,脱离工作实际搞“穿衣戴帽”,把想法说成做法,刚试点探索就做经验介绍,把应该解决的问题当政绩来宣扬;检查考核时,本末倒置,对台账资料过度要求、过度包装,期望博眼球、争彩头,等等。

  分析工作中的“生鲜灯”现象,本质上与一些单位、部门工作作风飘浮、形式主义作祟有关,其危害不可小觑。提供的“底片”失真,会使上级部门对真实情况的感官认知发生偏差,可能影响对工作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自我“写真”失实,则会导致不能客观看待自身的成绩和问题,造成自我定位发生偏移,不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作的“承诺”失信,对问题遮遮掩掩、避实就虚,必然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长此以往,部门、单位的服务效能和信誉形象也会因此受损。

  食品中的“生鲜灯”现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明令禁止。工作中的“生鲜灯”现象因为具有隐蔽性,根除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需要从“防”与“治”两个方面入手。

  “生鲜灯”最大的弱点就是怕阳光,把生鲜农产品放到阳光下,“色差”立显,优劣自明。防止工作中的“生鲜灯”现象也是如此,评比总结和检查考核就不能仅听汇报、看文字,应把成绩和问题放到最有发言权的基层一线去“晒晒”,问问基层怎么看,听听大家怎么说,看看社会怎么评,唯有如此才能挤干“水份”,晒出工作的成色,掂出真正的分量。彻底治理工作中的“生鲜灯”现象,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鲜明导向,在行业系统内倡导说真话、办实事的良好风尚,培养笃行实干、认真较真的工作作风,更要从制度入手,像治理贪腐一样治理虚浮,让工作踏踏实实、作风扎扎实实、成绩实实在在的单位和同志脱颖而出,让工作虚浮、作风漂浮者受到教育、产生警觉,使脱虚向实、求真务实蔚然成风,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