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全天候作业,遇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正常运行……当矿山运输实现无人驾驶规模化运行,作业效率可提高80%,人力成本降低95%,这个硬核的无人驾驶技术,正是江苏集萃清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项目。据悉,清联智控是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的产业化平台公司,成立仅1年多,却在智慧矿山、智慧海洋、智慧园区等运载装备智能控制系统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多项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初次接触,兴趣与挑战并存
“2017年,我参与了湖南大学关于‘运载装备智能网联系统研究’课题研究,当时就对课题中‘矿山无人驾驶’方向十分感兴趣。”清联智控董事长、总经理徐彪说,兴趣是他一直专注智能控制系统领域的动力。
令他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他与团队成功承接了神延煤炭西湾露天煤矿无人驾驶项目。该项目是国内首个批量采用国产关键系统的大功率电动矿用卡车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项目。“当时我们拿到了31台订单,团队只有10多个人,而业主要求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在矿山试验区域内实现矿车‘装卸运停’全流程无人化作业。因此,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徐彪表示,当时团队只有在徐工和潍柴的试验场内模拟无人驾驶装卸运输的经验,而神延西湾露天煤矿项目是团队第一次在真正的矿山区域进行这样的模拟。
路虽难,行必至!徐彪带领团队连续几个月驻扎在矿区,每天都是凌晨2点左右才休息,早上6点便起床工作,休息时间只有4个小时。“有时矿车在运输过程中突然停了下来,为了寻找问题的源头,我们不仅把整个运输程序梳理了一遍,还全方位排查了几天。”徐彪说,最终他们从感知端发现,对无人驾驶车辆设置的阈值过于严格,容易对障碍物造成误判。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6月,该项目就率先实现了多电铲混合编组24小时全天候作业。2022年12月底,团队完成31台矿卡线控化改装和运行调试及50台协同车辆改造,至今安全稳定运行。
扎根深耕,执着于智能控制领域
为何选择在矿山落地无人驾驶?“矿山是实现无人驾驶产业化应用更近的一个方向,也是无人驾驶落地的绝佳场景。”徐彪坦言,矿山用车均是非公路车,所有权归业主,企业只需与业主建立合作,即可将无人驾驶车辆应用于矿山场景。而且,目前国内外矿山运输存在人力成本高昂、能源消耗巨大、运输效率低下、安全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运用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矿山运输的安全、效率、成本三大核心问题。
与传统人工运输相比,无人驾驶技术可使作业效率提高80%、人力成本降低95%。“无人驾驶技术为我们打开了智慧矿山赛道,可以为不同矿山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适应矿区无人运输作业场景。”徐彪说,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帮助矿用车辆经受住路面多扬尘、道路崎岖等恶劣矿山环境考验,甚至在雨、雪等恶劣环境下实现全天候、安全、高效作业。
成功往往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清联智控虽成立仅一年多,但在智能运载系统开发与研制方面已有丰富经验。据悉,清联智控的核心团队已深耕无人驾驶领域10余年,实施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项目数十项,在融合感知、建图定位、规划控制等智能控制技术方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多项技术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选择无锡,源于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
为何选择在无锡创业?
“无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第二是活力,尤其是无锡的营商环境充满活力。”徐彪说,无锡市委市政府和无锡经开区管委会为国家传感园内的企业提供了许多帮助和政策扶持,园区也为清联智控提供了良好的办公场地和设备。这些暖心的服务让他深切感受到无锡营商环境的优秀,“创业之路困难重重,因为从做技术开发到创业转变,是一个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徐彪说,让他惊喜的是,虽然清联智控主要做“研发+销售”,并不涉及生产环节,但无锡有许多企业既能为清联智控的生产环节提供补充,又能在产业链上形成互补。比如,不久前,清联智控与无锡上市公司华东重机达成合作,既为华东重机提供了行业领先的无人驾驶技术支撑,又促进了企业自身在无锡更快地成长。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谈及未来时,徐彪希望团队可以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中去拼搏。清联智控将继续聚焦智慧矿山、智慧海洋、智慧园区等业务场景,不断提升自有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将AI技术厚植运载装备智能化的沃土,探索更多智能化应用场景,不断推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智能运载装备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