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度计划安排,2023年6月中旬,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启动2023年第二季度“无锡好人”推选工作。经各地各部门宣传发动、层层推荐、择优评选、征求意见,现推荐章桂兴、胡茂生等17人为我市第二季度“无锡好人”,现予公布。
一、见义勇为
1.王俊毅 男,1975年6月生,江阴市澄江街道梅园新村居民。2023年6月29日17点15分左右,王俊毅不顾自身安危,爬上阳台,站在仅5厘米宽的窗框上,用尽全力托举不慎从14楼翻出阳台的4岁孩子长达6分钟,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在邻居和保安人员的合力救助下,孩子被及时拉进室内,避免了意外的发生。他的事迹,被居民拍下传到网上引发热议,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视频号、光明网、人民网微博等媒体转载报道,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为好邻居点赞”!
2.钱金山 男,1973年1月生,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江阴市分公司寄递同城部揽投员。2023年6月6日下午6点左右,钱金山在应天河附近听到3名落水男孩遇险呼救,他第一时间奋不顾身跳入河里把他们一一救起,并想方设法和家长取得联系,安全交到他们手中。事后3位男孩家长真诚感谢,并前往钱金山单位赠送锦旗。钱金山救人事迹受到周围人民群众的肯定。
二、助人为乐
1.王敏之 男,1949年2月生,中共党员,梁溪区清名桥街道五星家园第二社区第一支部书记,夕阳天使导医志愿团队队长。他是导医队的领路人,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十年义务坚守导医岗位。他是患者的贴心人,安抚拒绝化疗患者,以共情做法平复患者情绪。他是拾金不昧的热心人,2015年捡到钱包归还失主,婉拒酬谢。他是乐于奉献的公益人,开展“夕阳天使”公益项目,提升团队专业性、凝聚力。夕阳天使导医项目获“2013无锡市志愿服务活动先进集体”“2014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奖”。事迹被《无锡日报》《江南晚报》“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2.余剑英 女,1955年12月生,惠山区前洲中学退休教师。余剑英是惠山区前洲街道青城快乐志愿团创始人,她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践行雷锋精神,积极培育本土公益队伍,为身边群众送去有温度、有质量的服务,累计服务时间超过1万小时,自费数万元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完成多个市、区级老年群体公益服务项目。多年来,余剑英带领团队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惠泽群众70000余人次,用心用情绘就最美“夕阳红”。曾获无锡市科普示范家庭、无锡市最美家庭荣誉。青城快乐志愿团获评2016年度无锡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3.方江秋 女,1945年4月生,中共党员,滨湖区荣巷社区居民。方江秋牵头成立“针心针意缝纫工作室”,带领24名巾帼志愿者每周二上午定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缝纫织补服务。自2017年以来,共为居民缝纫衣褥8000多件,服务1万余人次。此外,她还带领团队给社区困难群体送上贴心“礼物”,2019年的冬天,方江秋和志愿者们将缝制的20套衣物送到了荣巷街道残疾人之家的残疾宝宝手里。方江秋表示将把志愿服务当作一份坚守一辈子的事业,弘扬志愿精神,传递善意爱心。
4.周国良 男,1956年9月生,中共党员,新吴区梅村街道香梅花园居民。周国良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镇文化站站长,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创作了一批弘扬正能量的戏曲、快板、小品作品,将梅村的红色故事传唱四方。他组建了“梅里今韵”文艺宣讲队,团队核心成员40多人,编创各类特色节目近百个。2021年,他以优秀地下交通员华阿金为原型创作的现代锡剧《华阿金》风靡梅村,线上线下受众超120万人次。“梅里今韵”文艺宣讲队荣获2022年度无锡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银奖。
5.秦梅芳 女,1975年5月生,民盟盟员,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教师,无锡市政协委员。她克服病痛、不畏艰苦,在癌症康复阶段3次主动申请赴延安支教,成为感动锡延两地的最美教师。她爱生如子、淡泊名利,2012年以来在无锡、延安、青海、宁夏等地捐资助学十几万元,帮助20余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她组建“助学帮帮团”,凝聚起一批爱心人士,温暖更多有需要的学子与单亲家庭。曾获评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先进个人及民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事迹被延安日报、江苏科技报等媒体报道。
三、敬业奉献
1.翁新芝 女,1988年6月生,无锡市女子足球队教练、江阴二中体育教师。2004年,16岁的翁新芝入选国家青年队,同年12月入选女足国家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脚。此后数年,她随国家队征战世界杯、亚洲杯、阿尔加夫杯、四国邀请赛等一系列比赛。2015年因伤病退役后,她回家乡执教无锡市女子足球队,带领球队连续三届夺得省长杯冠军,成长为一名国际A级教练。先后获评江苏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省新长征突击手、省长杯最佳教练。
2.莫斯敏 女,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二级检察官。莫斯敏坚守基层办案一线,秉持实干、创新、为民的理念,依法能动履职。她办理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有4起获评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4项经验做法被最高检推广。她牵头研发的“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获评全国政法智慧检务十大解决方案、优秀创新案例。她创建的全国首例环境公益损害防控项目,入选省检察院“护航民企”试点。她先后承担最高检课题2项、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项、“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项目1项,连续5年承担省检察院理论研究课题。曾获市“30佳优秀政法干警”“十佳检察官”等荣誉,并以第1名的成绩获全国首届公益诉讼检察业务竞赛“业务标兵”。
3.吴子浩 男,1993年1月生,中共党员,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春鑫路警务工作站副站长。参加工作以来,吴子浩时刻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正义感,坚守在平凡的公安岗位上。他挽救过意图轻生人员的生命,救助过走失儿童和迷路老人,始终奋战在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2023年4月,难得休假的吴子浩突遇小偷作案,他不忘本职工作,“丢下”还有4天就是预产期的妻子,当场追捕抓获作案嫌疑人,博得现场群众赞誉。事迹被中央、省、市各级媒体报道。
4.黄玉政 男,1982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全球卫生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他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期从事卫生援外工作,带领团队积极开展中国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合作项目的现场防控和项目管理。在非洲期间,他克服种种困难,创造性开展血吸虫病人群检测与服药、国际宣传等工作。他和团队曾受到桑给巴尔总统接见并获该国“丁香友谊勋章”,被称之为“杰出的中国专家”。参与编写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商务部“一带一路”故事丛书《共同梦想》、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庆党的百年华诞,讲百篇援外故事”等传遍海内外。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5.凌军 男,1967年5月生,已故,中共党员,原无锡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四级主办。作为偷倒垃圾案件专班成员,他坚持实地勘察排查运输车辆抛洒污染路面、偷倒垃圾以及工地企业未获许可私自运输等情况,多年来,依法查处各类违法案件百余起,无一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曾获评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凌军抽调至市创文办督查检查组工作,他深入居民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处常态检查、督导创建,用脚步丈量了无锡的文明程度,为我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2月24日,凌军在执行查处渣土车偷倒执法过程中因公殉职,享年55岁。
四、诚实守信
1.章桂兴 男,1944年7月生,退休,江苏省天一中学非遗项目导师、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古船文化研究中心顾问。15岁那年,章桂兴随祖辈学习木船制造技艺。岁月变迁,木制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他却承诺一定要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一声承诺,一生践行,60多年来,章桂兴作为古船模制作技艺传承人,成功“复刻”20多种曾在大运河上航行的木船,成为本地和周边城市博物馆以及大型展览的展陈藏品。他走进学校讲坛,让一件件精美船模成为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生动教材。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江南木船制造技艺”入选无锡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事迹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新网、新浪网等媒体报道。
2.胡茂生 男,1947年2月生,惠山区堰桥街道金惠社区居民。2023年4月10日上午11点左右,胡茂生在垃圾桶边捡到一个红色的包,包内有现金6万元。面对巨款,76岁的胡茂生不为所动,站在原地等待了几十分钟,见没失主来找,便问邻居借来电话报警寻找失主,最终物归原主。胡茂生担任小区楼道长15年,是大家公认的“金乡邻”,谁家有个困难,他总愿意伸出援手。多年来,他还曾救过落水儿童,帮助走失的老人回家。他以身作则弘扬良好家风,教育子女心存善念、多行善事。
五、孝老爱亲
1.曾正南 男,1952年8月生,中共党员,江阴市月城镇下塘村村民。1992年,曾正南的弟弟曾正荣因工作失误,不幸全身瘫痪,之后弟媳也因病去世。曾正南毅然挑起了照顾弟弟的重担。为方便照顾弟弟,当时还年轻的曾正南放弃了到城里发展的机会,和弟弟住在一起,每天帮弟弟端茶倒水、喂药按摩、擦身换洗,日夜服侍,一照顾就是30年,如今弟弟已65岁。他不离不弃,30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弟弟的事迹,感染了周边群众,被传为佳话。
2.欧杏仙 女,1963年2月生,宜兴市周铁镇中新村村民。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二字。22岁时,欧杏仙嫁进夫家,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不能经常回家,照顾行动不便的公婆的重任就落到欧杏仙身上。30多年来,她为公公婆婆端茶送饭、精心伺候,从不厌烦,将高龄的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与此同时,言传身教培养好孩子,把家里整理得井井有条。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儿媳妇待我比亲闺女还亲。”她的孝心感动了老人,也感动了乡亲们。作为一个孝敬公婆毫无怨言的好儿媳,她用自己的品德和毅力向周围群众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3.曹优琴 女,1960年4月生,锡山区安镇街道安镇村村民。2007年,曹优琴的丈夫遭遇车祸致下肢瘫痪。面对家庭的变故、生活的磨难,曹优琴没有轻言放弃,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并始终恪守着夫妻的真挚感情,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她用16年的精心守护谱写成爱的赞歌,被邻里称为“铿锵玫瑰”,感人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