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梁溪河畔的运河外滩,又热闹起来了。附近居民带孩子来广场游玩,两三好友相约在此见面聊天,还有情侣专程“打卡”这里的网红餐厅,河畔的晚霞也吸引着拍客们的到来。这里是公园,是街区,是商圈,也是文创园。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文化产业园,既孕育了产业,产生了经济效益,也成为凝聚烟火气的城市客厅,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使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两端直接对接。
不仅仅是运河外滩,蓝文化创意产业园、运河汇、1969创意工场、庆丰文化艺术园区……在锡城,越来越多的文创园在服务企业、构建更具“高精尖”文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主动敞开大门,融入城市,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供给、消费业态和优美环境。9月1日,在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的第二期文化产业企业家座谈会上,锡城新建成的十多家中小型、消费类文创园区负责人聚集一堂,聚焦青春的园区,交流运营方式、创新思路,讨论如何运用现代美学理念活化历史遗存,从而提升文创园对企业、公众的吸引力,赋能产城融合,创造城市新生活,打造城市新地标。
开启多元协作 壮大“文创+融合”产业集群
《落花时节》《以团之名》《美人心计》……说到这些热门影视剧作品,就不能不提锡西文化创意产业园。从最早的协拍公司起步,围绕影视文化产业,该园区不断提档升级,到如今,已拥有影视直播、影视制作、影视协拍、影视住宿、影视餐饮、广告植入、艺人经纪、设备租赁等多个业务板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锡西文创园董事长杨斌告诉记者,锡西文创园首部主控出品、国内新老影视力量共同参演的超级网剧《悦香甜心》已在荡口古镇开机,目前正在拍摄中。文化产业园区不仅是一个空间范畴,更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业态、管理和模式的创新,形成常态化创新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升级。杨斌说,园区陆续设立了舞美设计、影视服装道具制作、影视剧申报立项、剧本版权交易、影视人才培训等职能部门,“深耕专业领域,向产业链延展,未来,园区会继续在影视产业的各个环节上做提升服务,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
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等创新元素在文创园区内不断碰撞,与园区融合,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亮丽景观。1969创意工场内的崧·美术馆即将投用并推出首展,它将成为这一文化艺术聚集区内的新亮点。1969创意工场位于太湖大道和江海路(机场路)交会处,前身是南方不锈钢市场,在改建过程中,以钢铁为元素,设计了文化艺术、运动健身、设计美学、餐饮娱乐、时尚潮玩和创意办公六大聚集区。工场建成至今,已与周边社区环境实现融合。1969创意工场董事长张建强介绍,园区在保留原厂房的大空间格局基础上进行了LOFT办公空间改造,既保留了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结构,又注入了新的产业元素。目前,园区内店铺、企业350家以上,就业人数约3000人。
“文化产业园区承担着政策落地、项目孵化、咨询服务等多种功能,其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产业要素的有序集聚和城市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创园聚合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力量,在城市更新和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文创园在规划自身发展时不能坐井观天,应该思考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定位来吸引优质产业的进入,也要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应该承载怎样的城市功能。
根植历史底蕴 彰显“文创+遗产”特色魅力
文创园从历史中走来,作为曾经的城市地标,它们身上带有城市发展和岁月更迭的印记,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在园区的改造过程中,“不破坏老建筑原有风貌”成为一项重要原则。日前,茑屋书店将入驻周新里的消息引发了不少人关注。周新里项目负责人熊欢欢告诉记者,书店规划约1700平方米,将会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创意于一体的多元化交流平台,在由近万本书籍组成的书海中,设有咖啡、零售、特色文创等多个板块。目前仅完成一期更新的周新里街区,之所以能得到茑屋书店的青睐,得益于其古今融合的调性,街区对周舜卿、俞文彬、张卓仁等儒商故居历史遗存进行了修复利用,引入多个首店品牌,将江南传统文化和现代蓬勃气息很好地融合于一体。据了解,目前,街区一期次开区和二期保护建筑片区正在加速建设中。
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文化,其发展不能与地域文化特征相背离。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文创园,散发着城市有机更新的文化光芒,成为各具特色、魅力凸显的新地标:从惠元面粉厂到蓉运壹号,让每一位青年创客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这也是无锡目前业态运营最成熟的文创园区之一;从开源机器厂到运河外滩,通过保护修缮建筑结构,特别是由国际建筑大师隈研吾担任总设计师的运河外滩美术馆的建成,令梁溪河畔的夜更加时尚多姿;从无锡钢铁厂到运河汇,“主理人”文化带来了富有创意的青年创业群体,也吸引着追求潮流的年轻人来到运河畔……
文化产业园区对城市空间改造更新的进程,实质是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复兴。“改造并不容易,特别是年久失修的厂房,如何做到新旧融合,在保留斑驳与沧桑的同时,进行创新与还原、营造空间与艺术感,都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江苏蓝园副总经理、无锡公司总经理张波告诉记者,目前,无锡“蓝”系列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都是通过旧厂房改造实现的,他们致力于让老厂房更年轻,吸引更多有价值、有潜力的企业进驻。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顾必成认为,最好的出路,就是利用好区位和文化,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更大的价值、更高的热度,形成可持续的生命力。尤其对于园区中的“后起之秀”而言,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景区、街区、园区、社区“四区融合”,应是未来可行的方向。
突出人本导向 营造“文创+生态”生活美学
文创园的诞生,满足了城市发展和人们高品质、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文创园的发展,也必将以人为本,努力创造产业空间,营造美好生活空间,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我们试图让产业空间和生活空间有机融合,园区举办的各种文化展演活动,不仅与周边社区、居民无缝对接,也是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庆丰文化艺术园区无锡睿客置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俞振军告诉记者,园区人气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多的创意企业也将目光投向这里。庆丰文化艺术园区位于梁溪区锡沪西路,由几排红砖小楼组成,庆丰故事馆也坐落在此,颇具特色。园区临近风光旖旎的古运河风光带,其前身是庆丰纱厂。如今,园区内创意产业集结,生机焕发,同时因其“民国风”的特色建筑,这里也成为无锡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锡城的文创园在运营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人本导向,注重整体生态的营造,注重城市美学的引领。走在阳山镇山南头文化艺术村的小道上,一幅美丽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这里有小而美的精致民宿、新奇的咖啡馆、各式手工作坊、香气四溢的点心铺,还有一家设计新颖、坐拥万亩桃园的“仙木里·钟书房”……阳山镇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谷说,因为对村民、游客和艺术家需求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创新创意企业来到这里,走进这里,改变这里,提升了整个村庄的文艺气质。
文化产品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享受,休闲娱乐令人们身心愉悦,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座文化产业园中,凝结于一趟文化休闲之旅中,对于人们而言是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体验,对于园区来说是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园区生态。“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不在于运营空间,而在于运营人。”专家表示,文化产业园区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它的吸引力,目前,各文化产业园区正在由“以产带城”向“以人带产”转变,通过“以人为本”重塑运营方式。
无锡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谋定全域发展“一盘棋”,强化政策扶持,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文化园区创业“避风港”。同时,还将加强平台建设,为文化园区打造提档升级的“孵化器”。(韩玲、张月 文 / 宗晓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