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红、戴福明
无锡市东湖塘实验小学是一所全国优秀陶研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从儿童的视角审视和践行行知教育思想,确立“向着儿童的方向”的办学理念,高举“童真教育”旗帜,以“陪伴、经历、滋养”为教育途径,探索尝试以“童真四季”为主题的融合课程实践,创造自然美好的课程生活,促进师生的幸福生长。在大力推进“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学校要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供给。而此课程的深入实施与开展,正是与“双减”改革相呼应。它将真正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
构建“童真四季”
融合课程的框架体系
致力于将自然的四季与学生校园活动进行融通研究,以综合的方式来命名学校的四季生活。东湖塘实验小学整体架构校园四季活动,把自然节气、人文节庆、校园节及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纵横贯通,形成“1345”课程框架体系。“1”指课程建构基于“童真”文化主旨,培育阳光、智慧、善良、优雅的童真少年;“3”指课程建构重点为三个素养培养目标,即“健康的身、智慧的脑、温暖的心”;“4”即指四季主题为春之醒、夏之趣、秋之韵、冬之暖;“5”即指季节主题之下的“悦读四季、学科+四季、田园四季、创意四季和四季主题节”五种实施形态。
寻求“童真四季”
融合课程的支持平台
校园应是人境和谐、儿童诗意栖居的空间。“童真四季”融合课程的实践,学校首先通过校园环境空间的建设,将儿童的学习体验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基于校情着力建设生动美丽的校园环境空间。
打造四季主题的校园空间。在多方面了解儿童兴趣、需求和期待的基础上,“童真四季”主题馆、“四季生活”涂鸦墙、“童年时光”农耕园、“春夏秋冬”四季园、“四季创想”分享廊、“四季阅读”朗读亭等应运而生,空间建设初见成效。学校积极开发周边特有的四季活动资源,不断拓展和丰富“童真四季”教育生活空间和活动内涵,构筑“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真实空间网络。
丰富“童真四季”
融合课程的校本实践
“童真四季”实施过程中,学校尝试打破以教科书为中心的一元化学习,改变育人观念、课堂结构与评价方式,进行跨学科及跨领域的主题整合、项目化研究。学校聚焦学科教学,实施“学科+四季”课程链,通过学科内、学科间、多学科全息渗透等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壁垒,优化学习方式,探索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学校以主题统领的项目式学习推进,指引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丰富经历体验,创造有意义的童年生活。多资源融通,丰富课程实践路径。四季的民俗和传统节日的融通,四季的节气内涵和校园节的融通,班级、年级、校级各层级活动策划的融通,活动育人与学科育人目标的融通,让“童真四季”校园活动更有整体性设计,发挥最大的育人价值。
凸显“童真四季”
融合课程的儿童参与
学生在其自身发展中,是能从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获益的积极主体。“童真四季”融合课程的实施,强调学生“三参与”:一是参与课程主题的策划设计;二是参与课程内容的开发设计;三是参与课程学习的方式设计。
学生参与了“夏之趣”主题融合课程活动设计,“生如夏花”“夏天的我们,友谊的力量”“夏日里的小美好”等精彩小主题应运而生。
春天“放风筝”项目,老师带着学生不断讨论、改进,从最初的设计“如何做一个美丽的风筝,让它飞得更高?”更改为“设计一个能成为童年记忆的风筝节”。
二年级确定了“蝴蝶踏春行”小主题,老师带领学生们甚至家长一起参与探讨,设计出了融合课堂里的蝴蝶诗句、歌曲、小制作等。
“童真四季”融合课程富有童真、童趣、童味,得到了学校师生广泛的认同和热爱,有效地打开了师生的视野,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升了“三全育人”的实效,也生动地创造着“双减”后学校课程生活应有的最美样态。
(作者系锡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