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太湖周刊

让考古成果最大程度回馈社会

  9月17日,“全国考古前置背景下出土文物预防性保护修复研讨会”在无锡举行。来自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专委会、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委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的20余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考古前置”背景下文物考古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并达成多方面共识,形成了一份《无锡倡议》。

  “考古前置”即“先考古,后出让”,把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前置到土地拟储备阶段,便于在土地收储规划时提前介入考古工作。“考古前置”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为考古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压力。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2021年,无锡开始执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当年,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收到的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即达到了120项,开展考古发掘项目10余项,工作量激增,2022年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项目88项,考古发掘项目16项,平均每10个考古勘探项目就新发现一处遗址或墓葬区,出土的大批文物需要修复整理和研究,而考古成果也有待向社会展示。

  考古学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需要多方联动,社会参与,学科融合,共同发展。围绕树立“大考古”的理念,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讨论,发出了《无锡倡议》。其中强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出土文物和重要遗迹保护修复,进一步探索文物保护修复和利用的创新模式;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出台更多支持各级考古机构和高校、社会力量合作的政策措施;加大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多元化文物保护修复人才评价机制;推动考古发掘成果转化,建立考古出土文物和重要遗迹保护成果的展示与活化利用机制,让考古成果最大程度回馈社会;加大出土文物和遗迹保护修复专项经费投入力度,探索国有和民营多种形式协同发展的文物保护修复新模式。(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