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党旗引领风帆劲 砥砺奋进谱新篇

——新时代无锡组织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陈菁菁、夏昊森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从跨越万亿GDP大关实现城市能级跃升到全面开启“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从神威·太湖之光冲刺更高、更快、更强到“奋斗者”号完成向全球海洋最深处的挑战,从“红色物业”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到一诺千金推进“微幸福”民生工程……每一次扬鞭奋蹄,每一个华丽转身,都需要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改革创新最前沿、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为民服务第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不断推动全市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大局中坚守政治方向,在聚焦主业中把握职责定位,在稳中求进中积极担当作为。

  凝心铸魂、固本培元,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太精彩了!”梁溪区扬名街道繁华里社区全体党员开启“追剧模式”,“党课开讲啦”深受大家喜爱。通过VR、AR技术打造的“云课堂”,不仅打破了传统党性教育的时间、空间壁垒,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无锡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计划,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系统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四学四提升”主题活动、领导干部“四聚焦四提升”学习培训等,不断筑牢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在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党员们学党章、寻初心、悟真理;家门口的“板凳故事会”上,“红色冲锋号”“红色轻骑兵”等基层宣讲队伍用“乡音”传递“党音”,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进社区、进楼宇。

  “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既要结合问题思,更要融入工作用。为实化政治历练,我市组织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年轻干部党性锤炼行动,联合苏州、常州创新建立太湖湾科创带苏锡常干部教育联盟,依托一系列紧扣发展需要、岗位职能、专业素养的“解渴”又“管用”的专题班,助力党员干部在奋进新征程的“主赛道”上壮筋骨、强本领,推动各项工作焕发新气象、实现大跃升。

  红色教育矩阵让主题教育更“接地气”。由无锡和延安两市合作共建的“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已成为党员干部和普通市民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建成投用的市委党校新校区,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课程开发既聚资源、更重质量。精心打造的“无锡青干讲习所”中,年轻干部主动担纲红色讲解员,在沉浸式讲学中夯实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我们深深感到,新时代十年砥砺前行、这五年跨越突破,关键在于党的创新理论在无锡落地生根,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强基固本、提质增效,基层组织展现新气象

  十余年间,江阴市周庄镇山泉村从一个发展停滞、人心涣散的“后进村”,蜕变成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素质优良、村民生活优越的美丽乡村。“我们坚持‘一切围绕群众转’,对事关村民生产生活的每一项决策、每一件工作,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全兴的一番话,道出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近年来,全市组织部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先后实施基层党建“三项工程”“五大行动”,出台党建赋能乡村振兴20条举措,成立全国县域首个“乡村振兴·共富基金”,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梅领航”计划,在全省率先实施优秀村(社区)书记进事业编改革,推进村(社区)书记企业年金制度,持之以恒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一根根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271家企业与468个村结对共建,58个县乡党委乡村振兴“书记项目”亮出实绩,5.56万名机关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就近融入城乡治理、1759个党建引领“微幸福”项目令人会心一笑……实干笃行中,群众真真切切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

  发展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为凝聚“两新”组织力量,我市成立快递行业、道路货运、外卖送餐、网络直播四大行业党委,持续优化900多个“小蜜蜂驿站”,打造一批“司机之家”“骑手港湾”,用心用情托起新就业群体“稳稳的幸福”。如何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聚焦“465”现代产业集群,我市深入实施产业链党建“红链赋能”“1+8”专项行动,构建“联动联合”工作体系,组织开展“产业链上党旗红”产业对接等主题活动350余场,组建党员骨干“红链”突击队,实施“揭榜挂帅”攻坚项目68个,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红色动能”。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随着分类晋级评价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创新型、示范型党支部不断涌现,全市2.02万个基层党组织筑起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44.63万名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打头阵,党的旗帜、党的形象在各领域各行业熠熠生辉。

  选贤任能、激励担当,干部队伍焕发新活力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近年来,无锡亮出优与劣的标尺、明晰上与下的准绳,着力打造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为建强领导班子“火车头”,市委专题召开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会议,出台“五先五强”领导班子建设《实施意见》,实施镇(街道)党政正职履职积分制度,出台职级干部、援派干部管理制度,一批优秀干部得到提拔使用或晋升职级。为锻优年轻干部“生力军”,出台“琢璞”计划20条,创设琢璞基金和琢璞年轻干部人才发展中心,每年常态化选派一批年轻干部赴国家部委、战略高地、先进地区、发展一线学习历练。连续五年实施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公开选调计划,累计选调100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充实到全市各级企事业单位。

  “再次为无锡点赞,为真心服务百姓的领导干部点赞!我们一定会甩开膀子好好干。”提起锡山区安镇街道10分钟帮忙解决开店难题,来锡创业的东北大哥李彦明感激不已。“老李”的经历对于提供帮助的街道商务科科长邹祎来说是一件小事,这既是打造“方便快捷”的政务环境要求,也是“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职责所在,“既然问题已经到我这边了,我不能说肩膀就这么一卸,必须扛起这个责任”。

  优越的营商环境,折射出的是广大干部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和敢为善为的锐意进取。激励担当,这也正是无锡这些年干部工作的高频词之一。通过在全省率先探索领导干部“担当指数”评价,无锡广大干部担当情况“一目了然”,“担使命作贡献”季季评活动,“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五先五强”好班子、“四千四万”开拓奖、“担当作为领跑者”的评选,“红黑榜”、“流动红旗”、督促状的发布,更是在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中持续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

  凭发展论英雄、看实绩用干部、比贡献定位次。从2018年起,无锡市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政绩考核,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形成绩由事考、人以绩论的良性循环。今年来,无锡以“四敢”为风向标,制定落实“四敢”要求“1+N”系列文件,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四敢”大讨论,在党校培训班中开设“四敢”专题课程,举办砥砺“四敢”示范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人才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全面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

  引才聚智、近悦远来,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

  在激烈比拼的长三角,“后万亿时代”的无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大支撑”从何处来?答案是人才。

  “太湖美,无锡的人才招引政策更美!”今年太湖人才峰会上,湖南大学无锡智能控制研究院丁荣军院士团队获得1亿元顶格支持。从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联合中车、潍柴、徐工等高端制造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到在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哈尔乌素矿示范应用“智慧矿山系统”,积极推进智能运载领域相关科研成果落地转化,这个发源于全国、成长于清华、扎根于湖大、发光于无锡的科研团队,以“人才出彩”成就“城市精彩”,书写了城与人双向奔赴的“锡引力”故事。

  转型的无锡,求贤若渴;发展的无锡,广纳英才。“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锡引惠才”12条、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助企惠才”人才10条、73个“太湖人才奖学金”等覆盖各类人才,从中外院士、行业专家到优秀大学毕业生、技能型人才,无锡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硬举措”“锐政策”,两度兑现“亿元级”人才支持项目更是展现出一座城市的爱才胸襟。太湖人才峰会、“太湖杯”大赛、“百企千才高校行”、“创投无锡”路演等品牌活动深入人心;“一镇一院一产业”点燃“院士经济”火种,大湾区、新日韩、欧洲留下招才引智足迹;规模12.01亿元的各类人才基金让人才、项目、产业之间有了链接和润滑,无锡人才金融港开港投用,“人才房”“人才保”“人才贷”等悉心服务从“关键小事”入手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已成为无锡靓丽的城市名片,无论人才在何时、何种状态来到无锡,都能在这片“诗意江南”土地上找到一席之地。

  一系列有力举措激活了“一池春水”。数据显示:无锡人才总量207.7万人,形成了16.64万高层次人才、2.16万留学归国人才、51.12万高技能人才在内的高质量人才队伍。连续4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殊荣,连续3年获得“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在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分别位列全国第10、第11位。

  初心如磐担使命,重任千钧再出发。新时代新征程,全市组织系统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充分发挥“三个职能作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中勇挑重担、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