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事情不要急,有事就找过书记。”每次听到居民这样讲,我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作为一名“80后”社区书记,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居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真正赢得居民的信赖。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为更好地倾听居民的心声,解决好居民的忧心事,社区成立了“进言堂”协商议事会,在楼前院后定期召开板凳会议,由居民出点子、拿主意,一起研究讨论有关社区建设的大事小情,展开“家门口的商量”,解决大家具体的诉求。
“小过书记,小区里的车位太紧张了,我只要回家晚就抢不到车位,每次都只能停小区外面。”“我家门口的道路坑坑洼洼,有的路灯也不亮了。”面对居民们在“进言堂”协商议事会提出的关于老小区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我第一时间回应居民对提升小区居住环境的诉求,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圆梦”。除了将楼道出新、市政改造、绿化升级等列入必选项目外,还同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技防设施更新、既有住宅电梯加装等项目。既做好沥青铺设、管线序化等“看得见”的功能建设,也抓牢管线入地、雨污分流等“看不见”的隐蔽工程,改造完成后,民意调查显示居民满意度在95%以上。社区先后荣登美丽河湖、停车秩序、住区环境等多个红榜,还获得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实践案例等多项荣誉。
“终于能在家门口参加组织生活了!”近日,退休老党员老叶激动地说道。之前,老叶曾反映参加组织生活不方便的问题。如何解决流动老党员和社区老同志学习教育集中难、学习方式单一、效果不突出等问题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多次召开“进言堂”协商议事会后决定打造“红色凉亭”的方案和细节。根据辖区各小区不同地域、人文特点打造区域特色服务的“红邻融乐驿站”“康乐驿站”“乡音思享驿站”,着力打造串点成链、连片成景的“党建示范带”。
“进言堂”协商议事会不仅可以商量社区建设的事情,居民家里遇到的难事也可以在此讨论,让大家出主意,形成互帮互助的温馨氛围。有居民反映家里老人最近身体不好,能否安排医生上门帮老人检查身体,我立即联系签约的家庭医生,为老人做检查。我又联想到小区内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较多,如何才能让他们更方便就医?我思索再三,通过联合街道内医联体资源,实现了“医院+社区”紧密合作,既为居民解决了实际困难,也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和居民就医“双下沉”,促进了社区服务能力和医疗服务体系效率“双提升”。(张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