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绣花式”城市管理织就社区家园“锦绣画卷”

  城市道路平坦通畅、沿街店铺规整美观、绿化整洁干净、社区内焕然一新、各项宣传活动走进小区、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如今,一幅秀美的街区画卷,在太湖新城经开区华庄街道徐徐展开。

  随着一项项“最干净城市”的目标实施,华庄街道以“绣花”功夫精细城市管理,从细节上花“绣花”心思、细微处下“绣花”功夫、细小处写“绣花”文章,实现了“从有到优”的华丽蜕变:2022年华庄街道首次实现城市管理单元优良率100%,城市精细化管理获市级红榜3个、区级红榜1个。今年以来,城市管理单元优良率继续保持100%,达到优秀等次的单元数持续上升。

  部门联动协作凝心聚力,织就社区家园“锦绣画卷”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老镇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基础设施老化,给城市管理带来难度。那么,华庄街道各社区如何当好这枚“绣花针”,穿起“千条线”,织就社区家园“锦绣画卷”?

  “华庄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背街小巷错综复杂,8个居民小区都缺少一位得力的‘管家’。”华庄社区相关负责人说,社区在治理过程中,大胆尝试,针对老旧小区、集镇区、环卫等推行市场化运作,并引入第三方物业进行管理,在管理中念好“整、净、清、量、强”五字诀,聚力垃圾分类运行、户外广告清理和“三乱”现象整治,以“小微执法”撬动“大文明”,真正从细枝末节中彰显社区治理的人文关怀。

  精细化管理需要精雕细琢,也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近年来,华庄街道在更多维度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融合共治,将主次干道与背街小巷融合管理,市政、绿化、环卫专业条线融合管理,市容市貌与街面秩序融合管理,城市服务与综合执法融合管理,并根据各条道路地形特征及周边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人员和机械配置方案,真正做到“一巷一策”,精准施治。

  持续提升民生福祉,“金角银边”变身“口袋公园”

  推门见绿、抬头赏景、移步闻香……一批“街心”“口袋”公园相继落地见效,在不断刷新城市“颜值”的同时,折射出华庄街道利用“城市微空间”实现了精细化创新。

  打好环境“底子”是街巷变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近年来,华庄街道共提升改造多个街心公园和绿地,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园周边的环境变化。瑞景道和清源路交界处的瑞景公园在改造前,曾是一块闲置地,多年无人管理,杂草丛生,部分区域甚至变为杂物堆放之地,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经过改造,街头的“死角”逐渐变身居民绿色生活的“主角”,曾经的城市“边角地”如今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健身娱乐的首选地和展现城市文明的“金角银边”。

  公园绿地不仅要建好,更要管好。华庄街道结合镇区改造升级,不仅保留“镇中公园”、“华庄文化宫”、“华庄影剧院”等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更是参考“河长制”、“路长制”的管理要求,实施“园长制”,全面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事务,统筹协调物业管理、绿化养护、设施设备管养、园区大中修等事项,形成建设“共管、共享”的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

  推出“红黑榜”机制,打通城市管理“精细活”

  站在争创“最干净城市”的赛道上,城市精细化管理引入“红黑榜”制度,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有效助推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

  小小“红黑榜”晒出社区新面貌,展现城市人居新环境。位于经开区华庄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华苑路由于地处园区,马路宽阔,导致道路两侧常常停满大型车辆,存在监管盲区,一度成为停车管理的黑榜路段。经多方调研,华庄街道和交警、城管部门找到“脱黑”之策:对华苑路进行路面翻修且设置硬隔离措施,举一反三,对同样有乱停车问题的园区其他道路也开展整治,并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每天派专人对道路乱停放问题进行全时段巡查,一举摘掉了“黑榜”的帽子。

  “红黑榜”的评选过程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次梳理。从今年二季度“红黑榜”考评结果看,华庄街道在“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两个考评项目上获得“红榜”。“‘红黑榜’是用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华庄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显见性问题只要整改到位,落实长效管理措施,黑榜项目“脱黑争红”亦非难事。华庄街道根据“红黑榜”考评项目进行逐项分析研究,尤其是向老镇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学校周边等热点、难点区域周边延伸,排出一批“黑榜”风险点位,开展重点帮扶打造,采取“城管进社区”、“城警联动”、城市管理物业化等工作机制,实现“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高效管理模式,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