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江豚露笑靥,小麂亮倩影,白鹭展翅飞……近日,无锡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出炉。我市已记录物种3770种(含种下单元),约占全省已记录物种的54.6%,比同样已完成全域本底调查的连云港、南通、常州分别多出97、262、1264种,生物多样性水平居全省第一梯队。其中,宜兴低山丘陵是我省陆域野生动植物最丰富区域之一。
无锡境内湖泊、长江、低山、平原俱备,不仅物种“家底”丰厚,珍稀濒危保护物种也较为繁多,共发现13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有95种,包括银缕梅、长江江豚等12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水蕨、獐等8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
物种记录持续“刷新”,凹耳臭蛙、震旦鸦雀、貉等首次露脸。市生态环境局自然处处长汤小健介绍,凹耳臭蛙为我国特有物种,多分布于安徽黄山、江西婺源等地,我省首次记录于宜兴山地。震旦鸦雀是我国特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无锡首次记录于江阴窑港口湿地,其对芦苇湿地高度依赖。貉是我国二级保护哺乳动物,无锡市区首次记录于大溪港湿地公园。
一批“明星”“旗舰”物种也纷纷亮相。脆蛇蜥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江苏仅分布于宜溧山区,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我国一级保护鸟类卷羽鹈鹕、黄嘴白鹭记录于大溪港湿地外太湖,为我市首次记录;“极危”物种黄胸鹀则在市区、宜兴多地有发现。初步统计,江苏仅分布于无锡的物种有40种。其中,银缕梅、蓝果树等维管植物38种,陆生脊椎动物为凹耳臭蛙、脆蛇蜥两种。
“这些重要物种的发现,表明无锡在长江大保护、太湖治理、宜兴低山丘陵生态修复等方面成效显著。”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芦昱表示,城市并非生物多样性“荒地”,只要保护得当,同样能成为野生动物“天堂”。如城区的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有着茂盛植被,能为大量林鸟、兽类提供藏匿和活动区域,还能时常看到猛禽过境。无锡经开区拥有贡湖湾、尚贤河等多个城市湿地公园,在迁徙、越冬季节能为各种水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展现“绿水鸟语”生态画面。
本次自然界“人口普查”,科技范儿十足。“我们广泛应用环境DNA、AI识别等新技术。”芦昱说,环境DNA技术可检测生物物种遗留在长江、太湖等水域中的遗传信息,利用此方法成功在长江江阴段监测到长江江豚、鳡、铜鱼等物种。调查人员还在贡湖湾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搭建鸟类智能识别系统,实现24小时监测查看,助力野生动物保护迈向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陈菁菁、夏昊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