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见绿、开门亲水、移步进园,是无锡“美丽河湖”建设的目标。近年来,华庄街道因水制宜,以全面提升河湖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化落实河湖长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全力打好“治太保源”攻坚战。
如今,华庄辖区内的3条河道国省考断面水质连年优Ⅲ比例100%;16条“552”河道和10条“80”河道优Ⅲ比例达到100%,实现全面消劣;建成的许仙港藻水分离站和石基港、张桥港深井控藻项目,以及3公里藻水输送管道,使得蓝藻打捞处置能力全面提升,蓝藻规模逐年减少;连续三年实施太湖沿岸应急生态清淤工程,累计清淤29.5万立方米,湖泛现象基本消除,沿湖水质明显提升。美丽河湖成为贯穿城乡的一道道靓丽风景,一幅人水和谐的大美画卷在华庄徐徐展开。
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城区水环境焕新
秋意盎然,芳草葱郁。位于无锡经开区华庄街道小溪港西侧的清水河河水清澈。漫步道由透水混凝土筑成,植被缓坡带铺设了具有透水、过滤等功能的高孔隙率碎石,市民在一旁散步休闲,驻足取景,呈现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这个河畔公园具有更强的蓄水、排水、透水、过滤等功能,海绵率达50%,不仅成为无锡海绵城市示范基地,还在2022年登上无锡市级“美丽河湖”红榜。
这美好的场景,得益于一场和“水”有关的治理。近年来,针对河道存在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区街联动,针对性地采取排口原位处理、生态清淤、基底改造与改良、曝气增氧等措施,为河道水生态系统构建创造必要的生境。为打好碧水保卫战这场硬仗,26条河道综合整治是华庄街道“美丽河湖”三年行动攻坚战标志性战役。为此,华庄街道强化硬措施,升级硬手段,优化水资源配置,积极开展小溪港和张桥港调水引流,科学组织调度,保持内河合理生态水位,改善提升水质;以入湖河道及支浜整治为重点,开展污染源排查溯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一河一策”,统筹实施截污纳管、生态修复、岸线整治提升等工程,确保治理项目落地见效。
全面推行“河长制”,用心做好“水文章”。华庄街道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控源截污、河道清淤、水系沟通、河岸整治、生态修复等步骤,围绕“开门亲水、推窗见绿、移步进园”目标,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发展理念,打造了9条市级样板河道。其中,作为美丽幸福河湖示范河道的六房上浜,以多元化景观小品为亮点,被评为江苏省美丽宜居建设示范项目。“三纵三横”骨干河道之一的清水河,融合海绵城市理念,全线贯穿慢行系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围绕居民小区打造的何古桥河、龚巷浜、小桥浜、华甲里河,让周边居民切实感受到了生态文明,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在“河长制”框架下,华庄街道瞄准辖区河湖乱占、乱堆、乱建等突出问题展开专项整治,不定期对辖区内河道、河湖岸线的环境卫生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对河道垃圾、杂草、枯烂树枝等进行彻底打捞清理,确保排查全覆盖、整治无死角。截至目前,今年累计对19万平方米的河湖岸线绿化开展集中整治,并纳入长效管理养护工作。同时,定时对河道垃圾、杂草、枯烂树枝等进行彻底打捞清理,确保保洁全覆盖、打捞无死角。同时,加大对河道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河长制”公示牌、“河长制”信息化平台等向社会公众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关注、支持、参与水环境提升与保持,有效推进了华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升级,共同营造了无锡“水清、岸绿、湖美”的生态环境。
退渔还湖保生态,实现“湖水清、生物多、景观美”目标
小溪港鱼咀公园位于干城路以南、蠡河以东、碧水河以西,占地18.4公顷,是无锡经开区环太湖绿链的重要门户,以生态为纽带,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地水下,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让小溪港这个曾经喧闹的沿湖鱼市靓丽蝶变成高品质湿地公园,成为居民休闲运动、观光摄影的网红打卡点。
此番美景背后,是华庄街道为奋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如今水清岸绿,翩跹飞来的白鹭与湖面上游弋的野鸳鸯相映成趣,见证了华庄退渔还湖及生态修复的历程。”生活在湖岸的居民回忆,多年前小溪港作为太湖渔船的传统避风港,长期存在过度捕捞、私搭乱建、违规经营等问题,导致一系列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因此,经开区制定了《华庄小溪港周边区域“三无船只”集中整治方案》,华庄街道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取缔沿湖“水产市场”,取缔“三无船只”百余艘,彻底改善了小溪港周边环境。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无锡市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号召,全面精准实施禁捕退捕,为太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太湖水质整体改善,贡湖湾湿地可见一斑。贡湖湾湿地公园是国家“十二五”水专项太湖贡湖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所在地,在华庄农场区域退渔还湖基础之上,结合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开展了重大专项整治。贡湖湾湿地四期工程,总面积2580亩,其中还湖面积1770亩,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根据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休闲四大策略营建了贡湖湾生态湿地公园,并进行鱼类调控工作,保持生物多样性,确保退渔还湖水域水质持续提升,同时科学实施补草,有效提高了水体的透明度,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经过五年的湿地生态重建恢复期、五年的湿地生态平衡维护期,贡湖湾湿地终于实现了太湖湿地原貌的原生态恢复。”华庄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水生态系统长效运行监测与管护机制,生态修复区的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局部区域甚至达到Ⅱ类。如今,贡湖湾湿地形成了水生态良性循环,是市民休闲、候鸟栖息的绝佳场所,并成为水生动植物资源保育基地,其中水生植物达50种以上,覆盖率超过50%,生物多样性提高6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了“湖水清、生物多、景观美”的目标。
科学防控太湖蓝藻,筑牢安全度夏坚实屏障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为确保每年太湖安全度夏,华庄街道在太湖蓝藻防控上,守护“太湖美”的“保卫战”中,建立了一套蓝藻“挡、引、控、捞”并举的应急防控体系,通过河道整治、清淤、新增治污设施等措施,力保太湖“水安全”。
藻水分离站、控藻深井设备是近年来应用在“蓝藻防控战”的“利器”。在无锡经开区华庄街道许仙港蓝藻打捞点,藻水分离站各项设备正在运转,工作人员在平台进行辅助作业。打捞的蓝藻进站后,经藻水分离、脱水等工序处理,可产生含水率达85%的藻泥。这些藻泥将被运至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化利用。距离分离站数百米外,控藻深井设备随时处在“备战状态”。与分离站不同的是,该设备主要起到应急防控蓝藻的作用。目前,许仙港蓝藻打捞点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2000立方米提升至5000立方米,大大提高了蓝藻、水草打捞作业的专业性和处置效率。
清淤也是太湖“减负”、提升水质的关键一环。9月26日下午,在太湖生态清淤工程现场,淤泥固化设备的运行发出阵阵巨响。黑黝黝的湖泥通过湖底管道经沉淀池不断抽出。然后,经过二层的板块压力机,淤泥中的水尽数挤出,淤泥会被挤压成2米长、2米宽的泥饼,有节奏地落入下方的堆积区。而过滤出的水,净化达标后会排入内河。“连续三年实施太湖沿岸应急生态清淤工程,累计清淤29.5万立方米,湖泛现象基本消除,沿湖水质明显提升。”华庄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湖清淤是清除内源污染、遏制蓝藻水华和湖泛的有效举措。为此,在区街两级共同努力之下,建立了常态化应急清淤机制,对贡湖沿岸500米范围内水域定期开展淤泥跟踪监测,科学制定清淤方案,通过绞吸式清淤船等有效手段,定期对太湖沿线进行清淤,给太湖“清肺”,确保“应清尽清”。
太湖底泥中的氮、磷是主要内在污染源。着力清除湖底表层浮泥、流泥的太湖生态清淤,对削减内源污染起到了积极作用。华庄街道精准治污,开展涉磷企业专项排查整治,建立涉磷企业清单化动态管理制度,对所有涉磷企业建立“磷账本”。去年共排查企业57家,其中已搬迁9家,今年继续开展涉磷企业“回头看”,目前已排查涉磷企业38家,从源头上降低入湖污染负荷。
2023年是实施新一轮太湖治理的关键之年。华庄街道将更加精准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紧扣“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的主线,推动太湖经开区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高质量实现安全度夏,高水平实现“两保两提”,让“太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