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强智聚才,蓄积人才支撑力量

——三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靠人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的部署,着眼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大局中来考量,高水平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既做好“产才融合”上半篇文章,又做好“体制机制改革”下半篇文章,全面激发人才引领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使无锡成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

  要坚持“大平台”观,系统集成人才工程、人才活动、人才载体,健全覆盖人才发展全过程的要素支撑体系和政策服务体系,全方位搭建引才、育才、用才的高效能集成平台。要更大力度优化人才发展布局,积极融入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建设,深化长三角—粤港澳(无锡)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建设,积极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加快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大科学设施、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办好太湖人才峰会、“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赛、百企千才高校行等品牌活动,以高能级的人才集聚平台和多元品牌活动激发创新活力、汇聚各类人才。

  要坚持“大资源”观,统筹政府、市场两种资源,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吸引和配置人才资源。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把政府牵引作用与企业主体作用结合起来,用好人才集团、猎头机构、社会组织、招才引智工作站、科创飞地等多元渠道,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要聚焦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坚持培养引进并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持续升级“太湖人才计划”,深化推进“锡引”工程,引育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

  要坚持“大生态”观,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全力提升我市创新创业环境的承载力、包容度和舒适感。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管理、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下转第3版)

  强智聚才,蓄积人才支撑力量

  (上接第1版)建立高层次人才事业编制“周转池”,继续顶格支持战略科学家,探索建立人才发展改革“放权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不断完善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始终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既注重满足普遍性需求,又注重解决个性化诉求,特别是对高端人才、顶尖人才,要实行“量身定制、一人一策”服务,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才关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现实问题,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