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山区厚桥街道,有一位白发老人,多年来孜孜不倦,用手中的笔记录着家乡建设的兴衰变迁,倾诉着赤子对乡土的无尽眷恋;他创办了颐和艺术团,指导青少年和群众文艺爱好者学习古筝、吉他、书法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就是厚桥街道关工委宣讲团“五老”志愿者浦定颐。
初见浦老,觉得像邻家爷爷一样和蔼可亲。他尨眉皓发,精神矍铄,眉眼中始终透着几分期许。自加入关工委宣讲团后,他每年参加各类宣讲活动,在给孩子们讲过去、讲现在、讲将来的同时,却发现很少有厚桥人自己的故事。于是,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他历时四年,参与完成了《开卷·风情卷》《开卷·名人卷》《开卷·承继卷》等书的编辑工作,并将其捐赠给无锡市图书馆、锡山区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江南大学图书馆等收藏。期间,他还担任浦氏宗谱修谱工作,翻阅各类图书,走访搜集各类资料,潜心钻研,把浦氏文化编撰成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用祖辈的奋斗历史激励后人成长。
浦定颐几乎走遍了厚桥每一个村庄,不断探寻人文古迹,搜集厚桥人自己的故事。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他撰写了歌颂家乡变化的《用我的脚丈量家乡》系列文章近10篇,《厚桥也有个阿庆嫂》《被陈老总点名的气象学家》《革命英雄吕式桥》等故事更是深受群众欢迎,帮助更多的厚桥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近年来,他每年深入中小学校,用家乡名人故事对中小学生开展爱国教育,累计教育学生5000余人次。
从2002年起,浦定颐自学古筝弹奏。他不辞辛苦,拜访全国各大音乐学院名师。他与儿子一起创办了颐和艺术团,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提升群众文化艺术修养,迄今已培训学员500余人。每逢佳节,他与学生、志愿者一起来到养老院,为老人带去礼品和精彩演出。他参与举办的“颐和之春”音乐会也成为了厚桥群众文化的一个品牌,深受居民欢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不忘乡愁,记住乡情,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浦定颐满怀激情地说。(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