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育周刊

8天骑行1300公里探寻千年运河文化

无锡教师成功挑战“不可能”

  最近,无锡一位教师趁着中秋国庆长假,骑一辆20寸的折叠自行车,历时8天跨越1300公里,从无锡骑行到京杭大运河北起点的经历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点赞。记者采访得知,这位挑战了“不可能”的教师名叫顾君,今年42岁,是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他感慨,这次勇敢的决定让他挑战了自己,也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假期,还给学生带去更多鲜活的知识。

  为远行提前做足准备

  9月28日下班后,顾君就从学校骑车出发了,出发前让学校保安帮他拍了张照留念。“当时我并没有绝对的信心能完成这项挑战,被问起时,我除了家人一律都回答目的地是扬州。”顾君说。

  顾君介绍,自己平时爱好骑行,但前些年忙于工作和家庭事务,只骑行到周边城市。“今年孩子上高中了,父母还没有年迈到需要人照顾,我终于有时间骑车去远方了。我最近两年常锻炼身体,身体情况好于前几年,这才把骑行远方提上了日程。”

  为什么选择沿京杭大运河北上?顾君说,他的家乡无锡洛社一直以来受运河滋养蓬勃发展,洛社人民对运河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洛社中心小学将“小龙人”古运河文明探究行动作为区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引领学生探究运河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他认为,老师理应先学好、领悟好,才能更好地让大运河文化在校园里落地开花,激发学生对大运河、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为了这次远行,顾君做了充分的准备。今年8月,他两次环太湖骑行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车辆情况。“我发现自己一天能完成240多公里的环太湖骑行,20寸的折叠自行车骑行没问题,这给远行增添了信心。”整个9月,顾君调整了自己的饮食,工作之余做攻略,包括提前购买运河文化相关的书籍,规划骑行线路、预订旅社,在发售国庆节车票首日买好10月6日从北京回无锡的高铁车票,打包好修车工具、备用内胎等行李物品。

  很多时候在咬牙坚持

  8天时间里,顾君平均每天骑行150至200公里。风雨兼程,一路用车轮丈量运河线路的同时,各种变数和挑战也随之而来。

  第一个变数发生在出发当天。顾君原计划沿着运河经过常州到靖江,再通过轮渡过长江到扬州。但在实际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轮渡晚上8点停运前到达靖江,只能放弃原方案直接骑到江阴乘坐轮渡过江。那晚,他在轮渡上看着滚滚长江以及两岸繁荣的景象心生自豪,下船后骑行5小时直到深夜12点到达扬州预订的旅社。

  这段旅程里,顾君经历了导航不准,骑行颠簸、绕路,遭遇大雨鞋袜尽湿,在运输车络绎不绝的道路上与大车几乎贴身而过,中午在路上吃冷食导致腹泻,腿脚发软依然坚持骑行等状况。让顾君印象深刻的是连续两天顶着西北风骑行,“那里的气温已经降到个位数,西北风是真大,我要贴着车把骑行才能稍微减少点阻力,每天体能消耗特别大还没有时间休整,感觉特别累。”他说,那时已经到河北境内了,看到希望就在眼前,就给自己鼓劲加油,比如调侃自己上桥像条虫,下桥轻松像条龙。独自一人上路,顾君并不觉得孤单,在他看来,一路上大运河都陪伴、引领他前行。

  10月6日返程当天,顾君凌晨4点多钟起来收拾行囊,把行李物品打包好的同时,把自己住的房间打扫得干净又整洁。

  把体验变成教育资源

  一路北上追寻千年运河文化,顾君用相机记录了途中遇见的各种精彩。

  运河穿行而过的地方被烙上了独特的印记。沿岸各地有运河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以及古驿站、水码头等,顾君尽可能去寻访,领略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当顾君骑行到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 的扬州时,“打卡”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其中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前世今生”,看了有关大运河的碑刻、陶瓷器等珍贵文物。此外,他还在沿途“打卡”了位于河北省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沿途标志性景观拍照留念,欣赏沿河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多元民间艺术,真切感受到运河文化千年的历史厚度。

  在这趟别样的旅途中,顾君发布了多条短视频,朋友圈“炸”了。诸如“教书育人,需要这样的老师:坚韧不拔,心怀梦想”“为梦想而行,比什么都了不起”等评论层出不穷。返校上课后,不少学生得知顾老师完成了一项壮举,会在课后特地找到他交流,给他点赞。

  “我在返校第一天就给学生上了一堂安全课,告知他们不能随意模仿老师,告知他们骑行的安全性、准备工作、注意要点等,让他们在运动时做到‘安全第一’记心间。”顾君由衷感叹,虽然在出发前看了不少有关大运河的文章,学习了有关大运河的知识,但一路沿大运河骑行,才真切地感受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从书上看到和亲眼见到、感受到是完全不同的。我会在日后的课堂中,与学生多多分享和交流这一路的见闻和感受。”(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