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热闻

一河两街映三弄 重塑江南“水客厅”

古运河东门段城市更新按下“快进键”

  无锡人熟悉的老东门如何在城市更新中重绽风采?潮涌运河,将与江南“C”位之城擦出什么“火花”?昨日,古运河东门段城市更新项目按下“快进键”。按照“一河两街映三弄”整体布局,率先实施示范段滨水空间焕新项目,以古运河为轴线向两岸立面及腹地延展,在启动区重点实施滨水空间提升工程,打造“一河四园”图景,形成该区域城市更新靓丽展示面。

  项目启动后,运用城市更新手法,激活古运河老东门片区新活力,重塑江南“水客厅”,立体绘制古运河沿线令人“会心一笑”的绝佳城市风貌。

  800米示范段年内初窥风貌

  以示范段启动更新,以市民满意的“样板”带动蓝图落地。

  古运河东门段城市更新项目包含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和老东门片区两个主体项目。项目东至沪宁城际铁路,西至解放东路,南至学前东路,北至北新河,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根据规划,此次启动区北起工艺路,南至槐古大桥,总长约2.3公里,将打造“一河四园”全新场景,形成示范效应。

  “沿着运河主轴,从亭子桥至槐古大桥约800米滨水空间样板段景观改造提升,目前已全面开工,年内将揭开面纱,届时,市民可初窥东门风貌。”市城建发展集团城建梁溪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绿化景观提升、滨水空间改造、交通动线优化、桥下空间更新、建筑立面改造等。

  一条示范段,半个风貌区。“‘远看是风景,走近可生活’的运河沿岸风貌将渐进呈现,滨水体验、商业拓展和城市文化融合将恰到好处。”该负责人描绘道,比如,示范段内业勤苑项目将依托“音乐盒子”演艺中心,打造特色滨水广场;棉麻仓库一期将精塑体验式商业和数字艺术地标;工艺文创水岸将彰显片区文脉元素。

  营造烟火气与精致感并存的滨水乐活街区。“以滨水空间为载体,将文化、运动、生态和商业功能有机植入,构建景区化、复合型休闲场景。”市城建发展集团相关人士说,届时相关场景将全部开放,并与周边社区、商业打通,将景观延伸至市民“家门口”,展现全龄友好特质。

  运河“水客厅”画面逐帧绽放

  眺望,视野之下是运河沿岸独具魅力的滨水空间;移步、驻足之间,不同主题的城市公园勾勒出“水客厅”最美轮廓;沉浸体验,以古运河为轴,独一无二的环城公园体系激活千年运河东门段城市记忆……

  从规划图可见,沿着古运河主轴,火车站南广场站前公园、庙港公园、春坛公园、生态公园环绕轴线、依次排开,“一河四园”逐帧绽放。“不同主题的公园携带着区域改造的优选基因,将集中再现江南水客厅风貌。”市城建发展集团项目负责人表示,每一帧画面都饱含匠心,既重塑风貌、传承文化、聚拢人气,又兼具商业价值,具备可持续“造血”功能,突出城市更新的价值。

  “四园”共生提升运河穿城价值。比如南广场站前公园为出站“第一眼”区域,开阔绿地、潮码头、锡金书屋等空间、产业、文化地标将点亮站前夜经济;冷渎港生态公园将以生态为底色,集中建设木结构驿站、步道、廊下空间等,打造海绵示范样板;庙港公园依托北仓门人文艺术,将多重桥下空间打造成全龄段特色打卡点;春坛公园将以城市花园之名重塑人民东路门户形象。

  从规划方案中,能感受到新旧场景的碰撞融合。站前到运河这一轴廊,建成后将是出火车站入城“门户”景观,整体将延续光复门文化,提高辨识度,通过亲水平台、连廊绿地,串联多主题打开运河视野;此外,北仓门艺术水岸将运用互动投影秀等现代数字技术,再现文化记忆,打造视觉高地。

  加速更新实现东门复兴

  摊开规划图:一河、两街、三弄将古运河东门段片区呈“鱼骨状”串联。其中,一河为古运河;两街为区域内纵向延伸的吉庆街—绿塔路、工艺路—长绛路;三弄为锡金弄、仓门弄、万寿里弄。文保资源汇点、开放空间串线、特色街区成面,这些场景形成了长2.3公里、平均15米宽的城市“水客厅”,重塑梁溪主城繁华集聚地,打开老城厢“新天地”。

  古运河东门段城市更新由多个子项目组成,进度备受关注。市城建发展集团负责人介绍,火车站南广场改扩建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包括:站前广场及公园绿地景观改造、火车站地下广场更新,新增拾光站厅、艺术走廊、锡金书屋、潮码头等配套建筑,预计明年年底基本完工。

  “一河四园”焕新场景将加速呈现。“伴随样板段年内揭开面纱,示范区其他场景也将次第露面,全面实现区域三道贯通,完善空间微循环。”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进度,提升“一河”后,重塑“两街”将加快实施基础设施改善、补足公共服务配套,预计利用3年时间,实现区域整体运营开发,达成东门复兴目标。

  早一步产业布局,为更新注入持续动能。据悉,根据片区规划、产业定位、项目实施进度,我市正运用多种手段,整合各方资源,加快重点地块产业招引培育,将“City—walk”等理念融入运营布局,全方位激活古运河东门段人文、艺术、休闲、商业等活力,让市民游客在东门复兴中尽享城市更新的美好。(孙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