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望千年,一馆览万象。眼下,2023太湖文化艺术季暨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艺术作品展览板块正在锡城各大文博场馆举行,高品质展览、艺术品赏析、特色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一场盛大的“场馆秀”。如果把国有大型文化场馆比作“大家闺秀”,那些规模较小的民办文化场馆、乡村博物馆,可谓“小家碧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博物馆、美术馆出现在锡城。它们有的是本土文化土壤孕育而出,有的是在外创业的无锡人回故乡创办,有的则是企业文化觉醒后的自觉投建,并运用企业化的运营模式进行维护。蓬勃发展的民营文化场馆,成为公办文化场馆的有益补充,更带来了新的大众美育方式。
■ 艺术季上演“场馆秀”
太湖文化艺术季为民营文化场馆提供了展示机会,也充分体现出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位于金城西路山水湖滨花园二期398号的信利博物馆内,“瓷韵佳器——明代官窑瓷器精品展”正在对外展出。明代紫金釉暗刻龙纹盘、明宣德霁蓝釉留白鱼藻纹盘、明宣德青花缠枝纹罐……这简直就是一场明代瓷器“秀”。不懂瓷器也没关系,展厅内,对照展品,有相应的语音介绍,该馆微信公众号也推出了语音导览系统。2014年经江苏省文物局批准成立至今,信利博物馆连续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活动。博物馆负责人管建琴告诉记者,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本次展览共展出明代官窑瓷器精品50余件(套)。其中,永乐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代表了明代官窑瓷器的最高成就。展览以传承与创新为脉络,通过展示明代不同时期的官窑瓷器,让观众感受明代官窑瓷器的华丽与精美。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艺术作品展览板块,锡城民营文化场馆纷纷拿出馆藏珍品,推出特色活动,为市民游客献上丰富多彩的文博大餐。“‘杏花微雨’江南卷——王洋先生油画写生展”正在西漳公园内的大红门美术馆展出。展览精选著名油画家王洋近年来创作的无锡风土人情作品,呈现无锡“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开幕式上,王洋亲自为观众导览作品,讲述画面要点,分享他的写生趣事。王洋还在展厅内做写生示范,传授写生要点,让观众在学习油画欣赏的同时,培养动手创作的兴趣。此外,无锡苏珈美术馆内正在举办“眉展春山——王福元、朱寒光师生中国画联展”,年近八旬的无锡籍著名画家王福元携弟子从北京带来60余件近作,举办归乡回顾展。宝界艺术珍藏馆正在展出“钱绍武艺术作品展”,涵盖雕塑、书法、水墨画等,全面介绍大师的艺术成就。
■ 积极探索美育新方式
民间办馆不易,不少创办者的初心是对文化的热爱。信利博物馆就是如此,展品很多来自创始人丁峰的收藏。博物馆承载着他40年来从事艺术品收藏和研究的成果,更承载着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博物馆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主要设置了玉石、陶瓷、朝鲜画、中国画、佛供用品、青铜器、鼻烟壶、沉浸式艺术等展厅,展示2000余件精美藏品。从2011年开馆至今,信利博物馆已免费开放12年,双休日、节假日也不例外,全年平均接待观众3万余人次,累计举办大小临展50余次、社会教育活动130余场。2018年,该馆被授予“江苏省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成为对外文化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江苏故事”的重要窗口。
民营文化场馆在不断完善自我建设的基础上,也在积极参与大众美育,创新美育方式。最近,信利博物馆总投入2000万元、历时4年打造的360度3D全息投影文化餐“吴兮”让人大开眼界。管建琴告诉记者,“吴兮”用餐时间2小时,全程仿佛一场历史穿越之旅。整个餐厅如同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运用裸眼3D技术和沉浸式投影场景,上演“纹样中国、礼乐华章、包孕吴越、水墨丹青、庭院神怡、惠风和畅”六大篇章,从玉器、瓷器、青铜器的纹理到先吴文化,从水墨画中的山水江南到运河,从寄畅园五十景到无锡惠山泥人、宜兴紫砂等非遗文化,把江南故事娓娓道来。而菜品则是锡式创意料理,黑松露鸡头米、西伯利亚鱼子酱麻团等,高端又精致。就餐中场休息时间则安排了鉴宝环节,用餐者可以把玩馆藏高古玉、明清瓷器等文物。餐厅一天仅开放一桌,一桌14个座席。就餐前后还可以深度游览博物馆。
■ 期待政策引导与扶持
开馆容易,守馆难,民营文化场馆在运营中常会面临资金不足、藏品匮乏、缺少可持续的优质项目等问题。“博物馆是传播信息与交流文化的重要场所,我们做博物馆之宴的初衷是用数字化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民以食为天;用美食让人愿意走进博物馆。”管建琴告诉记者,信利博物馆以“吴兮”命名该项目,取“无锡”谐音,表现无锡吴文化源头的历史地位,呈现以无锡为代表的吴地江南文化的历史源流。同时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形成成熟的团队和运作模式,从而服务于更多的民营场馆,为其发展赋能。
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是民营文化场馆的生存之道。作为国有场馆的有效补充,民营场馆填补了国有场馆在艺术品收藏领域的空白,其小众化、特色化、专业化的收藏,丰富着艺术展示的大舞台,也成为民营场馆得以延续的命脉。国庆期间,信利博物馆举办了两场雅集,带领市民游客在欣赏文物的基础上感受沉香、茶道,为观众提供更为深切的体验和美的享受。“用新颖的手段传播文化知识,激发民众对文化的兴趣,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这是我们的初衷,未来也会进行更多尝试。”管建琴说。
据了解,无锡市博物馆协会和无锡市文艺展馆协会涉及各类民营艺术机构、展馆逾50家。当下,锡城的民营文化场馆已步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发展阶段。各场馆不断创新展览展示活动,优化公共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更好地发挥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专家表示,要把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让更多人能够走进文化场馆,欣赏艺术作品、获得美感体验,满足市民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民营场馆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对社会力量的整合,往往会打开更多思路,探索出更多出路。因此,民营场馆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引导和政策扶持,被打造成为高品质的美育“课堂”。(韩玲、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