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黄栋梁
近日,我们踏进无锡市钱桥中心小学这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的“百年老校”。学校以“理想教育”文化为指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想教育”学校文化品牌。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为目标,在持续、续进、进阶学校三十多年理想教育进程中,探索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队伍集群,形成专业成长共同体,构筑共同愿景,激发群体教师内驱力,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发展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学科育人能力,积极生发并努力实现教育理想,以此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素质。
党员集群引领
坚定理想信念
面对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更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教师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执着前行。学校把师德师风视为教师的伦理专业,常态化推进师德培育涵养,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学校建立以党员代表为中心的集群,激发教师涵养师德的内生动力,通过书记党课、党员示范岗、党员宣讲等方式,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通过每一名党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一批人。2022年6月,学校党总支被评为无锡市教育系统“立德树人”先锋党组织。
搭建研修平台
优化班主任集群建设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设计者、建构者和引领者,为了唤醒班主任的学习意识,提升学习力,学校建立班主任校本教研制度,实施班主任“21天学习行动”。校本教研形式内容丰富:邀请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学习班集体建设的先进理论,了解掌握学生内心世界的方法;开展新老班主任座谈会,由资深班主任针对新班主任的工作难题进行答疑解惑、经验分享,结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开展案例分析的研讨交流;开展班队活动观摩研讨活动,提升班主任创新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组织班主任进行教育情境模拟,共同探讨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利用线上学习资源,对照自己的班级工作进行反思,撰写感想。通过这些途径,学校培植“班集体建设”教育理念,引导班主任在“理想教育”文化背景下找准班级建设的锚点,确立班级发展目标,创新班级建设举措,进行有效的推进落实。学校德育处牵头,成立了由10多人组成的班主任“研学”团队,学在前,干在前,研在前,带着全体班主任前进。
探索学科集群样态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学校探索建立不同的学科集群样态,开展主题式研修。尝试建立坐标体系的学科教研组集群,致力于提升常态化教研的质量与成效。每个学期通过寻找连接知识点与学科的单元知识,实现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结,确定若干个主题,在集群教研组内开展研课磨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因为有了不同年级老师的参与,同一个主题内容在不同年段的目标定位、实践策略、意义,在不同年段教师的认知中就具有了结构性与系统性,从而将单一的知识点传授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自我建构”的教育活动上来,逐步实现教师系统化的知识讲解,实际性的问题解决。
建设学园集群
赋能青年教师成长
学校成立“理想之星”“四有”好教师团队,根据青年教师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校内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成立“求学园”“砺学园”“研学园”“志学园”,赋能团队,让每一个老师都发光。各学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计划、实施、检查、修正循环推进,各学园制定不同的目标、考核内容和积分标准,对青年教师开展“滴灌式、抱团式、沉浸式”研修。通过岗位基本功练习、课堂常规训练和学生习惯培养,学校帮助工作1-3年的青年教师学抓常规,尽快入门;通过备课、上教研课,帮助工作4-6年的青年教师学习课堂设计,站稳讲台;通过参与教研组小课题研究、进行教育写作,使工作7-10年的青年教师学习理论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通过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使校级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教学风格。集群园建设唤醒与驱动教师主体自觉性,有层次有目标地实现“实践”与“研究”的双向互动,激励青年教师不断超越、持续提升,实现专业化成长。近三年,有近十名教师获得骨干教师称号,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级优质课评比、基本功比赛中获得显著成绩。
近年来,在“理想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引领下,钱桥中心小学已然发展成为一所有内涵、有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定会创造出新时代理想教育的更美蓝图。
(作者系惠山区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