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沿着滆湖岸线一直往北,位于宜兴市官林镇丰义村的数字低碳生态养殖项目近日完成土地流转。与传统养殖不同的是,百亩养殖基地将集数字化水产养殖、科研、光伏绿色供能等功能于一体,解决养殖尾水污染问题的同时,打造“未来渔场”新标杆。
养殖方式的转变源于滆湖治理力度的不断加码。而除了生态养殖,如今的宜兴滆湖岸线正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当前,随着太湖水质的不断好转,“治太先治滆”理念的不断深入,滆湖的治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今年,《无锡市滆湖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台,宜兴配套制定了《宜兴市滆湖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聚焦生活、工业、农业、水体“四源”共治,构建滆湖生态圈,把滆湖建设成宜兴山水城市的重要一极,打造成涵养功能强大、水质优良的太湖前置库。
24公里水域湖岸线涉及官林、高塍、和桥三个乡镇。官林镇位于滆湖上游,16条入滆湖河道全在该镇,如何做好源头治理,该镇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便能让人看到宜兴治理滆湖的力度。据官林镇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镇完成16条入滆湖河道清淤的同时,全面构建生态湖岸带。“2021年上了‘黑榜’,但今年6月已经上榜宜兴‘美丽河湖’红榜,变化可以说翻天覆地。”据丰义村党总支书记储浩生介绍,滂渎港河全长1.95公里,通过入河排污口整治以及水域岸线、环境岸线违规整治等专项行动,仅岸坡绿化就达2.88万平方米,两岸成片的花丛、逐渐好转的水质为美丽村庄增添了亮点。
从水里到岸上,清内源更要治外源。官林镇为工业重镇,创造了宜兴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出。控住工业污染源,加快产业转型成为近年来该镇做好生态治理的重头戏。据该镇生态环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官林镇已完成242家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226个入河(湖)排污口按照“一口一策”方案完成整治。眼下,除了线缆产业,该镇重点打造化工新材料为主、高端制造为辅的“2+1”现代产业集群。同时,规划滆湖绿色科创园,用于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老牌化工园区为例,目前已成功转型为宜兴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以绿色高端涂料产业为特色的新型涂料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高端新材料产业链。不久前,总投资近200亿元的15个项目落户,生物质制氢、光刻胶等超半数项目落户宜兴新材料产业园。
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曾经的农田尾水、养殖尾水等直排入滆湖,有了生态屏障后,农业面源污染物需要经过几公里的‘循环’后才能入湖。”在滆湖边正在建设的生态湿地旁,官林镇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湿地所在的位置原是成片鱼塘。去年,宜兴沿滆湖3万亩鱼塘全部清退到位,官林镇涉及1.2万亩。鱼塘退养后,滆湖一期5520亩生态湿地项目全面开建,目前70%工程量已完成。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成片的池塘里已经被划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都“画”有S形廊道。至2025年,万亩生态缓冲带将形成东西岸呼应、上下游衔接的生态空间格局,不但是一道天然屏障,更是动植物的栖息地。
结合生态缓冲带建设工程,今年,宜兴还同时启动官林、新建、杨巷片区畅流活水工程项目,推动滆湖上游骨干河道生态系统恢复。除此以外,打造“两湖”清水廊道,加强新孟河沿线水环境治理,保证新孟河一泓清水入太湖。(蒋梦蝶)